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分析《湘报》及其转载各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及其意义,对原始文献进行考证和统计,结果表明,《湘报》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湖南长沙创办的一份以言论为主的报纸,同时也大量转载了国内外其他权威媒体的新闻消息和评论,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新闻、新闻时事评论、自然科技新闻和商务经济新闻等。《湘报》转载的新闻报道对当时湖南整个社会风气的开化和推动湖南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是阅读新闻始终是最快捷直观的方法。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两篇》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体裁都是新闻,而且属于狭义的新闻——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地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新记《大公报》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它与同期学界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关于报纸的职业主义理念;报纸是代表国民说话的社会舆论机关;对新闻报道的重视和对读者的重视。这些联系的产生主要基于:社会政治环境及新闻气候;新闻教育与报刊新闻时代的发展;新记《大公报》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对徐宝璜等人的新闻理念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晓晖 《华章》2007,(10):197-197
《申报》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的先驱,无论是报业体制还是对新闻的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今后的商业性报纸的发展定了型.本文将分析、论述《申报》创刊到史量才接掌的清末40年的特点,以及对现当代同类型报纸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选自报纸。(《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注释说“选自《魏巍散文选》”,其实这篇通讯最早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它是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在当代中国,报纸又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重要信息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阅读报纸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的习惯。报纸一般在发表新闻消息的同时,还会发表评论、通讯以及学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晨报》是内蒙古地区的一张综合性都市类报纸,它以突出的本土新闻报道和专题化的报道视角,在内蒙古地区受众群体中影响很大。本文采用媒介的内容分析法对《内蒙古晨报》版面的各类新闻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内蒙古晨报》新闻报道的规模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如何改进新闻报道版块提出了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9.
《闽省会报》是晚清福州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创办的一份中报纸。从现有史料分析,目前还无法断定该报具体的创办日期。从《闽省会报》所刊载的内容分析,该报体现出消息来源广、较强的世俗性等特点。作为教会创办的报纸,《闽省会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传播时代信息、培养新闻人才以及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之久,报纸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救国启蒙为己任,这一新闻特色也影响到其文学风貌。《大公报》诗歌不仅改变了诗歌传统的传播方式,其文风也明显受到诗界革命的影响,有了新的视野新的境界;《大公报》小说讽时讥世,发挥着报刊谴责小说的功能;《大公报》积极倡导女学,鼓舞和催生了女性写作群体。《大公报》以文学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表现出清末民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新质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编辑方针是编辑工作的指南和灵魂.它规定新闻传播的内容及水准、选择和衡量稿件的尺度、版面的形式和风格、报纸的特色等.《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以“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为宗旨,以评论作为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的旗帜.本文以2012年1~3月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评论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该报的编辑方针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2.
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先后进入了诸如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的文学体裁之中。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分别是诗歌《长恨歌》、杂剧《梧桐雨》以及传奇《长生殿》。这些体裁虽然均以李杨故事作为中心,但对这个故事情节的选择及讲述方式却呈现出很大的不同。本文拟从各种体裁文体特点的角度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之久,报纸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救国启蒙为己任,这一新闻特色也影响到其文学风貌。《大公报》诗歌不仅改变了诗歌传统的传播方式,其文风也明显受到诗界革命的影响,有了新的视野新的境界;《大公报》小说讽时讥世,发挥着报刊谴责小说的功能;《大公报》积极倡导女学,鼓舞和催生了女性写作群体。《大公报》以文学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表现出清末民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新质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梳理新媒体新闻客户端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及网易新闻客户端。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新闻客户端的异同点,从新闻内容定位、新闻更新速度、互动性等七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结合两种新闻客户端新闻传播的特点,作者最后提出了有关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的现状是:发行量小,种类少;内容贫乏;与外国报纸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新闻记者素质低下。未来新闻传媒要发展,必须要注意:多设报馆;调整报业的社会功能;选用良好的新闻记者;多设英字报;报纸自由;新闻与意见分离。《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还对报纸与杂志进行界定,并认为社会性是近代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学类语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文学语篇的典型特征:文学语篇借助特定体裁达成交际目的,作者借助“赋”这一语篇体裁实现劝谏的交际意图;文学语篇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产物,《阿房宫赋》彰显了双重的对话意识,对其探讨有助于把握杜牧的创作动机;前景化理论为文学语篇解读提供了动态交际视角,作者运用前景化语言增强了《阿房宫赋》“讽喻”的传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创刊至此后的十余年间,《申报》虽未设专栏刊登小说,但一直都在刊载笔记小说。此时的小说栖身于社会新闻之中,形成新闻与小说共存的现象。报纸的商业经营是造成《申报》早期小说刊载现象的最重要因素。早期《申报》的这种刊载实践不仅为申报馆的小说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影响了当时其他中文报纸的小说刊载,掀开了晚清小说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英国早期报纸的演进轨迹是世界报业早期发展的“缩影”。从单页形式的报纸雏形“科兰特”到新闻信,从印刷“日记”和新闻书到1665年英国第一份报纸《牛津公报》的出版,再到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在英国早期报纸的不同发展阶段,报纸的形式、体裁和内容都呈现代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以《河池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及报道的版面、形式、体裁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河池日报》对少数民族报道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报道形式多为以图片新闻;秉持"正面肯定"为主的报道立场;报道内容侧重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