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包含着躯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而心理健康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而体...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构成人的整体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当前,许多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校园生活的不适、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升学择校的窘境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和品格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在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达到一个完满的状态,并强调: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对人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健康,传统观念认为"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健康的概念局限在传统意识上。而从身体健康广义的角度看,健康是一个系统的身心健康理念,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了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残疾,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状态。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1.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任何健康行为的形成,都是健康心理的外在表现。近几年,  相似文献   

12.
王陵君 《考试周刊》2012,(16):193-194
"健康,不但是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从这一点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己,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庭功能理论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家庭,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双向作用。其主要代表理论有两类:结果取向理论和过程取向理论。结合这两类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考察,得出三个结论:家庭功能发挥得越良好,青少年的心理越健康;家庭功能中的"沟通"和"角色"因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家庭功能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全面状态。”并且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由此可见,一个人健康与否,不能仅仅看他的身体是否有病患和虚弱,也要看他的心理状况如何。 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而职校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职校学生未能考取高中,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比其他学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要求在中专、职校、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标志。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识渊博、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农村学校应发挥自身特点,处理好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琳 《少年世界》2014,(1):45-47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足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胡金香 《甘肃教育》2009,(13):20-20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它不仅需要人身体、生理的健康,还需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峰在青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