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日报今年4月23日二版,登载本报记者采写的《并非只是黄岩蜜桔……》一文,其中提到:“楚门文旦,苍南四季抛和常山胡柚……这三个品种目前总面积不过两万亩,只占全省柑桔总面积的万分之二。”我以此为“应用题”,做了一项小学生水平的计算:据“题意”,浙江省柑桔总面积为20,000(亩)÷2/10,000=20,000(亩)×10,000/2=100,000,000(亩),即全省柑桔总面积达一亿亩之多!对此,我又做了一道除法,以全省人口4,000万为除数,则浙江人均占有柑桔面积2.5亩,若仅以每亩产量400公斤计,那么全省每人每年占有柑桔1000公斤,平均每天可吃上2.74公斤的柑桔,这岂不足以当饭?! “浙江人均占有柑桔二亩半”,这肯定是在  相似文献   

2.
不少桔农纷纷投书宜昌日报,“感谢党报牵线搭桥,传递信息,为桔农解了大难”……。一些地县决策者专门撰写文章,称赞“宜昌日报的柑桔报道动手早,问题抓得准,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湖北省好新闻评比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全票通过,将宜昌日报“关于柑桔销售的系列报道”评为一等奖。此组报道能够得到受众、领导和新闻界的好评,的确为采编者所始料未及。一、多种背景——柑桔销售系列报道的动因早在1989年9月间柑桔大上市之前,编辑部先后派出一批记者到地委、行署和经委、财办、供销、外贸、特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这段名言,常常背诵它: “一根木棍,上面挂满了柑桔、鸭梨、苹果、柠檬……一棵果树,它的嫩枝上无花无叶,而只绽出一些绿芽……让我来选择吗? 我想,这应该是简单的选择。然而,我又疑惑:这真是简单的选择吗?”喜欢读它,常常背诵它,是因为它提示的这种选择并不简单,作出睿智的选择也非  相似文献   

4.
新闻单位常慨叹“会”风太盛,因为逢会必请记者,实在难以招架。当“会”风尚无明显减弱之时,又刮起了阵阵“节”风: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时装节,风筝节,西瓜节,柑桔节……大有每天过“节”之势,而且逢“节”必请记者。请记者到会,大多是一张请柬而已,而请记者赴“节”,规格则高多了,由发  相似文献   

5.
1996年春,湖北丹江口市(十堰市所辖)六里坪镇范家院村、伍家沟村等地桔农在使用国营襄阳农药厂生产的“丰歌”牌柑桔专用肥后,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的柑桔树出现大面积死亡,致使很多刚刚脱贫的桔农又因此返贫。经权威部门鉴定:“丰歌”牌桔肥的氮、磷、钾严重不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丰歌”牌柑桔专用肥使用了不得使用的氯元素,系严重伪劣产品,是造成柑桔死亡的直接原因,该厂一位副厂长也承认他们为降低成本制售不符国标标准、微量元素严重超标的伪劣化肥的事实。当时十堰有线电视台曾作过报道,呼吁为受害桔农讨回公  相似文献   

6.
新闻单位常慨叹“会”风太盛,因为逢会必请记者,实在难以招架。当“会”风尚无明显减弱之时,又刮起了阵阵“节”风: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时装节,风筝节,西瓜节,柑桔节……大有每天过“节”之势,而且逢“节”必请记者。请记者到会,大多是一张请柬而已,而请记者赴“节”,规格则高多了,由发专电邀请到派人上门,继而发展到组织“请记者组”并由当地负责同志带队去请,弄得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8.
“参与”是参加的意思。可是,时下“参与”一词,在一些报刊上经常误写为“参予”、“参预”、“参于”。请看以下几例: 《杂文报》1991年8月16日三版《不是安坐品茗时》一文“……杂文要积极参予这一伟大的工程……”。《僚望》周刊1991年第48期《依法即可责“众”》一文“……参预往往成群结伙……”。  相似文献   

9.
“毒香蕉”事件、柑桔“大食蝇”事件、香蕉乙烯利事件……眼前又冒出西瓜“膨大剂”事件,因为媒体报道了一起瓜裂现象,结果导致消费者误解,引起全国西瓜滞销。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农业领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力进行审视。这几起事件都是媒体由于误导或炒作或报道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1.
简而言之,写新闻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文字描述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规律。然而,近几年来,这一客观规律却在被悄悄“改变”,以致产生了新闻写作的“流行病”。 症状之一:小题大作。大凡写新闻的人,几乎都聆听过“一滴水见大阳,一片树叶见森林”,“一粒砂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教诲。这些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写新闻要“以小见大”。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年来,“以小见大”的文章少了,“小题大作”的文章反而多了起来。譬如:某县建了一个柑桔销售公司,有记者硬将此写成《内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创举》;商家打折本属正常之举,可有记者偏要写成《从商家打折看市场经济:》;本是一个很平常的交通事故,有记者不惜版面,来它个《某某交通事故大纪实》……如此几百字便可写成的小事,却要大作一番文章,令读者十分费解。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是“死”材料、“死”数字、“死”程式、“死”面孔,枯燥无味,很少有生气。我们看到,从文风的角度出发,一些跳出数字堆的,能生动活泼地再现经济生活的新闻最受读者欢迎。用散文的笔法写经济新闻。随州报1986年12月7日发表的《北缘线上桔花香》,一开头就用散文的笔调写道:“柑桔,它象一个爱挑剔男朋友的少女,超过了它的宽容限度是不肯随意出嫁的。世界上80%的柑桔分布在北纬18——34度的亚热带地区。唐县镇群玉村2600多株柑桔却‘嫁’在北纬32度的危险边缘上,稍有怠慢,它就有‘离婚’的可能,或者不愿‘生儿育女’”。把一个农民如何探索南桔北移的动人情景写得生动形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平时喜读《新闻与写作》,受益匪浅,于是今年也订了一份。昨天收到今年的第一期,爱不释手,直至深夜1:30方读完。《新闻与写作》办刊之优点自不必说,我来信只是针对一个问题谈一谈。 不知您发现没有,贵刊时有一些错字出现,如今年第一期第15页右半部分倒数第6行:“……往往对个问题避而不谈”……”其中漏了“这”字,第16页左半部分正数第5行:“(均见《穆青散文集》年365页)……”其中“年”应改为“第”;第30页左半部分倒数第3行:“……笔者处过理一篇人物专访……”其中“处过理”应改为“处理过”。当然这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阅读报刊上的法制新闻,常常为“全X第一”案例之多吃惊。 例一:南阳街头上演“末路狂奔惨剧……这是建国以来南阳市罕见的重大交通事故……”。 例二:1998年7月24日,河南省商丘市法院的审判大厅内,一场建国以来罕见的行政诉讼案在这里摆开“擂台”。  相似文献   

15.
最“感天动地”之语:《泰坦尼克号》杰克:“我还有……还有一个心愿,你……你……必须答应我要活下去,不……不能绝望……”罗丝(抽泣):“我答应你……杰克……一定做到……一定……”点评:真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17.
这似乎是出乎意料的: 在一个有首都许多出版界人士参加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的座谈会上,一位很知名的老出版家在讲’95新举措时,竟相当低调地说:先抓“达标”,真地能本本“达标”就不错了…… “达标”再说…… 这又是意料之中的。不信,您静下心来想想。 先想何谓“达标”。恐怕  相似文献   

18.
新闻俗套语言“集锦”随意翻阅几张报纸,以下类型结构的语句比比皆是,多如牛毛: 第一类: “通过……增长了……提高了……促进了……”; “通过……活动,提高了……觉悟,坚定了……信念,发挥了……作用;”“重视了……,狠抓了……,推动了……;”“引导……摆问题,查原因,订措施,堵漏洞;”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报纸杂志上,常见“们”字用法不当的现象。例一:“白云区检察院和广州民航公安处、监察处的干警们,协同作战……”例二:“她的心愿和所有中国留学生们的心愿是共同的:这就是要让中国运动员们休息好,吃得好,在运动场上创出好成绩,为祖国争光!”例三:“……四是青年人们思想已解放,过  相似文献   

20.
一家报纸在一篇题为《要“算”才能“了”》的文章中写道:“因此,应该提倡积极的、名符其实的‘算了’……”;一份漫画报纸在题为《佳句分析》一文中用了“竞竞业业”;一张晚报在题为《杨振宁关于做学问的三点建议》一文中说:“……第三点建议是,不要怕不按步就班的学习方法……”;一本电影杂志在一篇题为《让女豪杰们收鞭下马吧!》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