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角度,通过单独核算铁路运输增加值来得出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核算的相关概念谈起,介绍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基于我国运输业核算现状,详细介绍了用收入法如何核算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最后给出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标。  相似文献   

2.
龙灵琦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X):113-113,127
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角度,通过单独核算铁路运输增加值来得出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核算的相关概念谈起,介绍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基于我国运输业核算现状,详细介绍了用收入法如何核算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最后给出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负债核算中对资源过耗的界定与核算是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确定资源合理利用的标准,进而实现对资源过度消耗的准确度量。本研究以探讨土地资源过耗负债的核算方法为目标,根据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及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利用效率差异,以中国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中各城市群的23个典型中心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通过考量建设用地扩张的必要性来间接反映它所侵占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用地的合理性,并以此为依据来界定土地资源过度消耗的指标和阈值,建立了因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过耗负债的核算方法。该方法以新增建设用地的GDP承载效率和人口承载效率为指标,包括城市发展阶段判定、建设用地扩张合理区间确定和土地资源过耗负债核算三个环节,以期建构以土地资源承载力为标尺、具有地域针对性和发展阶段针对性的负债核算技术,促进形成兼顾城市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资源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力公司的经济业务以及日常业务的工作量也大大的提升了,尤其是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所以为了优化电力公司的电费核算管理工作,一些专家学者也展开了研究与调查。本文就从电费核算在电费管理中的作用、电费核算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优化电力核算管理的措施这三个方面入手来简要的讨论了一下关于探提升电费核算管理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评价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有效性的模型。以区域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为起点,构建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区域绿色GDP核算指标的权重,建立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模糊性。导致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缺乏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核算指标选取不够全面以及核算过程不够精确,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区域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并提高核算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产负债表在水资源领域的重要应用,同时也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相关概念、核算指标、核算框架以及核算表式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探索构建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框架为目标,在回顾国内外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辨析水资源资产、负债概念入手,分析了开展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的相应指标,进而,提出了从存量到流量,从实物到价值,从分类到综合的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框架与相应的核算表式,为开展区域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加强燃料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公司燃料管理范围、燃煤和燃油的管理与核算、二次费用管理与核算以及燃料盘存等,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燃料的指标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冯喆  高江波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5,37(9):1700-1708
自然资源核算是全面揭示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物质流动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是自然资源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新核算体系研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经验,梳理了核算体系编制的原则;依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数据,设计了由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账户、平衡表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所构成的区域尺度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归纳了产排污系数法在区域污染实物量核算研究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初步进行了编制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为适应区域自然资源核算的需要,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设计应遵循相容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四个原则;②在区域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中,宜使用指标体系方法综合反映环境质量,并设立实物账户核算经济活动中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处理、排放和消纳;③核算体系的运行可以使政府、居民和企业多方获益,同时该体系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冯喆  高江波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5,(9):1700-1708
自然资源核算是全面揭示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物质流动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是自然资源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新核算体系研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经验,梳理了核算体系编制的原则;依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数据,设计了由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账户、平衡表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所构成的区域尺度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归纳了产排污系数法在区域污染实物量核算研究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初步进行了编制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为适应区域自然资源核算的需要,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设计应遵循相容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四个原则;②在区域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中,宜使用指标体系方法综合反映环境质量,并设立实物账户核算经济活动中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处理、排放和消纳;③核算体系的运行可以使政府、居民和企业多方获益,同时该体系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对于电力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电费核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管理方法要求。文章针对于目前我国电费核算管理的现状,从电费核算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电费核算管理,以对目前电费核算管理提供一定借鉴价值,促进我国电费核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电费核算管理水平,为电费核算管理实现精确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杜永强  迟国泰 《科研管理》2015,36(9):119-127
本文从绿色产业内涵出发,以国内外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为基础,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三个方面海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与关键指标甄别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构建了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特色:一是根据有、无特定指标对评价对象的排序是否产生差异,确定删除的指标是否为关键指标,删除对评价对象排序无影响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二是通过相关分析删除同一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避免了指标反映信息重复。三是研究表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煤炭消费总量等23个指标是评估绿色产业发展状况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理管理防御的现有研究成果,选择经理管理防御的行为表现作为表征指标,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指标,依据预测指标与表征指标的相关性对预测指标进行筛选。从经理人自身因素、内部治理结构及外部市场环境三个方面初步选取23个预测指标作为测度经理管理防御的初始指标,以321家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数据的不同特征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及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将筛选出的21个指标纳入经理管理防御的测度指标体系中,并指出其中的14个指标应在构建经理管理防御测度指标体系时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视角下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小龙  韩小龙  钱建利  陈文  秦天  李翾 《资源科学》2020,42(10):1953-1964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CNKI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并分别从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学3个不同性质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是土壤化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容重、土壤含水率和质地等是土壤物理性状的重要指标,脲酶、转化酶和代谢熵等是土壤生物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需求为导向,遵循综合性、稳定性、独立性和获取性的指标选用原则,提出了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方案,旨在为开展土壤资源长期定位观测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流域为单元,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指标的评价函数、权重分配、体系建构步骤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为基础,选择了水质、植被、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利用、人口、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自然化、人均GDP、土壤、水文和生物第一性潜在生产率等20项指标,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得分为76和46,年降雨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于晶晶  谭思明 《现代情报》2010,30(7):155-158
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表征企业专利活动的数量类指标、表征企业专利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质量类指标和最后通过各指标加权得出的综合类指标三部分构成。本文运用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收款机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各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的评估过程进行详细地阐述,充分分析我国收款机行业目前的竞争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以生物物理量为标准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Wackernagel发展的生态占用法因其简明的生物物理量设计思想克服了其它评价的需要对这种方法做出改进,提出了用投入占用产出模式来完善生态占用方法的思路,结合生态占有指标引入了一个综合发展度来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程度。最后结合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通过对河南省生态占用的计算分析,得出河南目前处于“地方不可持续-全球可持续-欠发展”状态,并与西部12省(区)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蒋有绪 《资源科学》2000,22(6):77-82
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和途径已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并开展了许多相应的活动。联合国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推动此领域活动,通过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和示范,以及建立木材生产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利用模式及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开发保护和生态健康将是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可能的利用保护模式主要有四种:直接利用模式、生态保护区模式、生态试验示范区建设模式、消落带护理建设模式。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地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各种利用保护模式,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利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四种可能利用保护模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9.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个准则,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的评价,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寻找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为立足点,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多维度社会责任指标划分,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动态滞后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交通运输行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企业的成长性均对当期财务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规模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将同时受到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且时间越长,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越弱。无论对于当期或后期财务绩效指标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会计指标衡量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市场指标衡量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