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报蜂起,大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大报的优势和劣势。大报的劣势简要地说是信息量不如小报多,知识性不如小报强,服务性不如小报好,版面不如小报活。大报要学习小报的长处,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报纸办得活一些,丰富多采一些。大报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2.
(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加之当前报纸林立,争稿源、争发行、争读者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另外,许多迹象也说明,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县市报的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县市报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离读者最近。 县市报如何充分  相似文献   

3.
据报纸揭露,在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小报,格调低下,趣味低级,有些内容污秽不堪,引起群众的义愤。特别值得新闻界注意的是,这些类似黄色小报的出版物,都是打着“知识性”、“趣味性”的招牌出现的。因此,有必要提请大家:要警惕有些人把“知识性”、“趣味性”作为幌子,来散布精神污染。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清除了“左”的思想影响,我们的报刊敢于讲“知识性”、“趣味性”了,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是报刊工作的一项不小的改进。这个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问:是大报好办?还是小报好办?对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刘姥姥在王熙凤跟前哭穷,说自己是小家小户,而王熙凤却说“大有大的难处”。家政如此,办报大概也如此。办大报有大报的难处,办小报有小报的难处。反过来说,大报有大报的优势,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事在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有的学校规模很大,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如一座小城镇。于是校办小报应运而生。但一所校报毕竟是小报中的小报,怎样把这个小小的新闻媒介办得引人入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就是这个大小问题。校报面对几千人,最多几万人,可谓小矣,因而它不能象大报那样面面俱到,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绝不是说它可以关起门来只谈校内琐事,而与国内外大局无关。相反,要吸引学生们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报纸为什么平淡现在报社内外普遍反映本报“大报平淡、小报好看”。大报之所以平淡,不如小报《星期刊》那样有生活性、知识性、服务性,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什么是“平”?所谓“平”,就是不突出。什么东西不突出?党和国家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某省评好新闻时,一位大报的同行不屑一顾地说:“大报跟小报一起评好新闻,简直像大人跟小伢一起打球。”这话很伤小报同行的感情。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想,那位大报同行如果把“大人跟小伢打球”改成“大个子跟小个子打球”就科学了。中国女排郎平是“大个子”,“高点扣杀”,拦网成城,很有威力;日本女排是“小个子”,但“小个子”却“弹跳高”;又小巧灵活,于是“小个子”和“大个子”并列为世界四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大报有大报的长处,也有大报的短处;小报有小报的劣势,也有小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334个地市行政单位中,已有267家地市报。地市报摄影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优质“产品”,提高新闻照片在地市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说地方小报的覆盖面积、编采阵容,版面容量总的来说不如全国性大报,采访重大新闻的机遇也比不上大报记者。但大报有大报的长处,地方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唐代诗人窦庠诗云:“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世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色。劣势之一:新闻来源少,怎么办? 基本思路——走出“自我”,横向开拓,扩大视野,从外延上找出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报纸为什么平淡现在报社内外普遍反映本报“大报平淡、小报好看”。大报之所以平淡,不如小报《星期刊》那样有生活性、知识性、服务性,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什么是“平”?所谓“平”,就是不突出。什么东西不突出?党和国家的大事不突出。所谓“淡”,就是不浓烈,生活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略谈县市报的读者意识张昌俊,朱孝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去,但是县市报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劣势,即:在权威性方面不如省以上大报,在可读性方面不如晚报,在知识性方面不如专业报...  相似文献   

11.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12.
同仁们常持这样一种观点:“小报”记者由于种种局限,要写出“大报”上那些具有全国影响的文章,不足不行,是很难!我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当然也得承认,“小报”记者和“大报”记者相比,有很多劣势:区域小,视野窄,变动少,而且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没有了新鲜感,“新闻鼻”也容易失灵,很多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在眼皮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14.
我们怎样办新民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晚报的编辑方针是:“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这里我想在具体做法上谈一些意见。宣传政策宣传党的政策,就是要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传达给读者。市委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宣传政策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呢?我认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地市报纸,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了解本地本市,还想知道全国和世界;不仅想了解政治、经济,还希望知道文化、体育……。“本地东西太多”已经不是什么“优点”。第三,“小办”未必真“小”。在地市报纸的版面上,常见大块的会议消息和官样文章。平心而论,这种现象往往比大报还严重。“小办”的排他性和扬本性  相似文献   

16.
谈运满 《传媒》2003,(2):27-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子报、小报、行业报不断涌现。这些报纸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党报宣传中存在的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逐渐在读者中赢得了市场。但是,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报纸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种媚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曾经任意选择了一个月的十家省以上对开大报和十家四开地市小报作比较,用数据和事例说明存在“三个普遍”现象,即刊登新闻照片的数量普遍少,照片占用版面普遍小,照片在版面上的位置普遍低,而且相比之下,小报比大报严重,大报之间也不平衡。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报纸特别是地市小报还没有把新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报纸新闻宣传把思想性、政治性与知识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办出风格,办出特色。提出这一要求,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就一般理解来说,思想性、政治性指的是正确导向,这是关键,是灵魂,不可须臾离开;知识性、可读性指的是宣传艺术,做得好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正确导向与宣传艺术相辅相成,既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大报管导向,小报管市场”的说法和做法之所以错误,原因正在于此。实现思想性、政治性与知识性、可读性的紧密结合,是很高的要求,一以贯之,殊为不易。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这一话题,选发四篇文章,作者紧密联系实际谈了各自的认识和体会,虽不深奥,但较实在,我们希望能引起更多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20.
赵志科 《记者摇篮》2009,(11):37-3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地市报作为一级党报,应该重视言论的策划和写作,以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一般来说,地市报与省级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常常是个弱项。笔者认为,地市报县区版虽不如大报立足点高,视野广阔,权威性强,但是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小报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言论体裁并用,有的放矢地指导当地工作。地市报县区版要加强言论引导作用大有文章可作,策划系列评论,以造成强大舆论声势,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增强服务性,言论写作要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这样,地市报县区版的言论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