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燕 《传媒观察》2008,(6):41-42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且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反映的是一种大众文化。著名学者伯曼曾经斩钉截铁地断言:在大众文化中,最具支配性的社会机制是广告。广告形象是考察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日趋低俗的现实出发,对大众文化进行了两点论分析,着重分析了它的价值失落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文化的未来将是体现生存意义的高雅文化的复兴,但是处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态度应当是:面对现实、立足引导,尽量减少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这种积极引导应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文化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本文对人类文化发展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从现实的人类生存危机出发,提出了全息文化的构想。作者认为,任何文化都具有优势和缺陷,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只有综合各种不同文化的优势,创造全息文化才有可能寻找出一条人类共同生存下去的出路。从这个大的命题出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媒介文化选择的第二个原则应该是全面性。本文最后论述了大众文化工作者提高文化素养的决定性意义。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对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文化素养和如何提高文化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站在现时代的立场上,作者批评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旧口号,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新口号。  相似文献   

3.
黄昆仑 《新闻界》2002,(1):9-11
一、大众文化话语系统对传统典型报道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所催生出世的大众文化通过日益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化的商品化(即“文化转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到跨世纪之初,大众文化产业繁荣兴旺,各种大众文化产品迅猛扩张,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层面。而大众文化在通过传播媒介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身的话语系统,使社会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又转而影响着传媒活动。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的最重要的传统报道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莉 《新闻前哨》2001,(3):17-18
大众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文化。大众文化应是被一个社会或一定地区的大多数人所欣赏、所接受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状态。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还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大众文化,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有必然性的联系。因此,优化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是提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前提。 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影响的积极的因素体现在: 一、满足和诱导了我国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广播电视所建构的大众文化,因其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MassCulture)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一个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关注的话题。入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占有着人,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为我们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定时代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可靠与必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体在其文化形成的某种热点问题中担任何种角色,也值得我们研究。(一)大众文化(MassCulture).用台湾评论家抗之的话说:特指一种部分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透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道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  相似文献   

6.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7.
变化中的欧洲广播电视业当社会变革的进程在高度工业化的欧洲国家展开的时候,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技术领域的变革也构成了大众传播体系演变的动力。波兰学者斯坦芬·佐罗奎斯基(StefanZolkiewski)指出了大众文化的“类型”(type)和“风格”(style))之间的区别:“大众文化的类型决定于传播大众文化内容的社会机构和技术机构,一般来说不考虑某个国家的特殊制度……大众文化的风格则是由意识形态上的东西表现出来的。”看来在下文要描述的演变过程中,传播大众媒介内容的社会机构和技术机构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正在目击一场大众文化实际“类型”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和传媒大众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广义包括的较多,狭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新闻性期刊等。传媒大众化,则是指媒介的传播形象、传播取向、传播定位。提出研究并重视传媒大众化倾向这样一个问题,是新闻理论及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传媒大众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反映时代、反映时尚、适应大众的一种传播形态。传媒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包括媒介文化、通俗读物、流行音乐、广告文化及时装模特等亚文化,其倾…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认为,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既无处不在,又富含力量。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形式是传播事业发展的催化,是整个传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社会化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文化现象。从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来看,它确实不是集中、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单个的广告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思想。然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必然要综合地体现出一定社会精神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情趣与理想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广告口号所表达的不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吗?“诺基亚以人为本”宣扬和提倡的不就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不管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在研究“公民社会”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论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意义。而随着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也逐渐参与到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各种不同学科领域对此问题的共同关注,为大众传播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11.
史春艳 《青年记者》2006,28(8):69-70
什么是社会新闻?笔者认同这样一种定义,即“社会新闻是包括反映社会道德风尚的公共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和民情民俗、生活情趣等内容的新闻,有的社会新闻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闻相互交叉。”①在新闻竞争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新闻共享性多,竞争相对平稳,而社会新闻共享性少、可读性强,竞争相对激烈。媒体全力以赴争做社会新闻,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市场份额。社会新闻是媒体竞争的一把利器。社会新闻吸引受众的原因生活在当代社会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群,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所…  相似文献   

12.
林嵘 《青年记者》2002,(9):49-50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视觉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成为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同样电视对于儿童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 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合;五、是无组织的;六、他们之间无支配个人行动的共同规范;七、由彼此毫无接触的个人构成. 后来出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词,指的是传播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与创新途径探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胡明 《新闻界》2005,(5):69-70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高等教育面临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在高等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现.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宣传媒介,如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网络新闻等(这些内刊被称为“准大众传播媒介”),但如何改变这些媒介“板报式”被动报道特点,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社会功能,像企业的广告宣传一样创造出比投入更大的价值,为学校建设发展创造条件?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有什么关系?高校又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服务?这些都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者和实践者不得不思索和探寻的问题.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维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  相似文献   

16.
三,“博客文化”:网络群体传播中西文化新思想的交汇处 首先,博客带给大众什么?一是博客是知识权力时代的标志,这种标志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Message)”时代才具备的,与政治制度无关,但政治制度会赋予博客的不同“度”的限制。二是博客是一种新的媒介资源力量,因为它的存在,让新的媒介更加个性化、而非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想象,因为她所报道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政治,经济,科技,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因此,媒介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进行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媒介所必有的社会责任之一。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也担负起这种责任。广播怎么样才能实现人文关怀?完成人们“精神润滑剂”的角色?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一、电视对精英文化的普及1.电视与精英文化结合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与精英文化结合,传播精英文化,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和必要性的。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普遍,作用强大,其对于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创造主体,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精英文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尤为重要。电视正是通过对精英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文化、文明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其自身媒介社  相似文献   

20.
粉丝亚文化再现与媒介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所特有的重复而持续的消费行为,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在对粉丝现象的再现过程中对粉丝群体表现出培植和利用的商业意图.大众传播媒介所主导的娱乐文化常常以娱乐的方式、狂欢的姿态再现粉丝亚文化,而粉丝现象唯有满足大众传媒所规定的“新闻价值”标准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媒介对粉丝现象的再现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既定秩序的再现和强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