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写“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下水文”犹如架在通往学生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可以拉近作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距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  相似文献   

2.
下水方知“深”与“浅”。教师写“下水文”,从一个侧面探测作文教学的“深”与“浅”,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是极有帮助的。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写“下水文”。一、写“下水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发展素质教育,首先强调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之说,言下之意不外乎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作为老师,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写“下水文”,不要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应付”,而要当成是一种锻炼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   

3.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鼓励教师常写下水文。所谓“下水文”就是在布置学生作文之前,教师按既定的写作要求及范围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饱尝作文甘苦,体验撰写此文的难易之处,使作文指导有的放矢。 一、教师写“下水文”的意义 纵使你是一位很有能耐的游泳教练,如果不  相似文献   

5.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8.
教师写“下水文”并用其作为范文去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鼓励学生写好文章,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坚持使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出现了教师范文一拿出,学生就机械模仿,写出的文章同老师的范文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写范文容易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束缚学生思维,难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索性不写不用范文了。使用“下水文”,难道说真的有弊病吗?用还是不用?怎样用?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在写作的长途中刚刚学会走路,阅历浅,知识贫乏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指给学生“一条路”,把他们“扶”到路口,又怎能谈得上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所以,不但要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9.
下水文通常指教师在学生习作前用于指导学生写作而作的一篇范文。像游泳池中的教练,以身示范,和队员一起下水,在水中展示动作技巧,直接游给队员看,或边传授边演示,让队员模仿,掌握要领,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下水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益处1、通过“下水”,在“水涨船高”中提高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有语文方面的良好的功底,要教会学生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应自己先写好文章。通过写“下水文”,让教师也拿起笔,寻找写作的感觉,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也训练了自己,甚至可以从师生习作的对比中,在学生对老师范文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12.
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弊多利少。从能力培养角度讲,小学生处于简单的模仿时期,扩展思维能力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下水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虽教得轻松,学生有据可依、有样可画,但是学生的思维却受到例文的局限,写出来的文章只能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只把“下水文”中的人名、地名等改换一下而已,当然谈不上有创新。因此,  相似文献   

13.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用“下水作文”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作“下水文章”,并用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做出示范,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亲自下水写作,能够解除学生怕作文的畏难情绪,学生以教师的文章为楷模,写什么样的题目就有什么样的范文,针对性强,使作文教学直观,改变了过去教师学生各行其事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由过去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以身作则的引路人,使学生受到鞭策和激励。再加上我们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胆  相似文献   

15.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动因及内涵写作就是创造 ,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在当下的实际作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却缺乏实践意识 ,只是坐而论道 ,大讲文章的“章法” ,不去亲自体察、诱导文章生成的整个过程 ,不写“下水文” ,作文课难免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嫌 ,对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示范引导作用。本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挑战了“中学作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这一命题言论 ,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作文作品化”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理清了关于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模糊关系 ,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观照作文教学的本质 ,力图在传统作文与文学创作之间建立一种梯…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目的作文教学的宿弊有二 :一是学生缺乏精品意识。过于强调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层次难度 ,不能达到挑战并超越自我极限的境界 ,难以促出精品 ,创出成绩。二是教师缺乏实践意识。只是坐而论道 ,不写“下水文” ,作文课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缺乏具体地实质性地示范引导作用。由此 ,本实验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 ,培养学生“写作就是创造”的观念 ,开掘自我潜能个性。第二 ,师生互动。学生写 ,教师评 ;教师写 ,学生评。教师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作文、作人、审美、创造。二、课题简释作文作品化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力求达到发表的目的 ,以此来激…  相似文献   

18.
教师写“下水作文”,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一条辅助途径.在写“下水作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才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下水文”,一般是指语文教师写给学生看的“同题作文”,也可以称为“范文”。很多语文教师都很推崇写“下水文”。认为它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教学手段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将会违背写作规律,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沦为空谈。 关于“下水文”,通常的观点都认为语文教师通过亲身写作实践获得的体会。对学生的写作最有帮助。对此叶圣陶有  相似文献   

20.
四宜四不宜“下水作文”庐江县希望小学何为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下水文”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运用不当,反而会将学生引人写作的死胡同,有碍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作“下水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下水文”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