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之一。他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如今,“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是广大新闻工作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在范长江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我们谨献上此,以悼念范长江同志,并向为我国新闻事业奋斗终生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2006,(11):16-16
《中国新闻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中国新闻年鉴社出版的大型工具类年刊。1982年创刊,每年出版一卷,已连续出版了25卷。2006卷年鉴主要记载2005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活动的资料。内容包括:有关新闻界重要活动的图片,国家有关新闻工作的法规政策,新闻工作经验及新闻学专论、高层论坛、新闻机构简介、中国报刊出版统计、传媒集团专题、新闻教育专辑、中国新闻界记事等。16开本,彩色硬面精装,印刷精致,卷首均有一或二个印张彩色图片。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弥足珍贵的资料,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有同志说,希望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一鸣惊人。协会的成立,正巧是农历惊蛰,是春雷一响,大地复苏的日子。在春天来到的时候,首都女新闻工作者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这是女新闻工作者的喜庆,也是我们全体新闻界的喜庆。为什么说,这也是我们全体新闻界的喜庆呢?因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我国新闻事业在革命事业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节的确立,是新闻界的一件大喜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闻界的重视与关怀,也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我们新闻队伍的工作是肯定和满意的。因此,在这个备受新闻界同仁关注的重要节日来临之际,我同我的同事们感到欢欣鼓舞,也很有些浮想联翩。 在我国,记者的职业是伴随着近代传媒特别是报纸的出现而出现的,因此至少有100多年的职业史,但真正赋予记者以灵魂的时代,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诞生与发展的时期。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民族解放战争中,党领导下的新闻队伍及新闻界的革命统一战线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闻记者和新闻…  相似文献   

5.
人才战略:中国新闻界跨世纪的论题蔡雯世纪之交即将来临。在改革开放大潮将中国新闻事业推向蓬勃发展的峰巅之际,一个日显严峻的问题也摆到了我们面前——新世纪的中国传媒谁来支撑?中国从来不乏杰出的新闻人才,从邹韬奋、范长江到至今笔耕不辍的穆青,他们是几代有良...  相似文献   

6.
开栏的话: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新闻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广泛介入和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侵权现象也成为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新闻侵权不仅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新闻侵权及其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范我国的新闻事业,使新闻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更好地减少乃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实施与深入,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推动新闻界的科技进步,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于2003年9月设立了“新闻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传媒业界唯一的全国性跨媒体的科技奖项。这一奖项的设立,对激励我国数以万计的新闻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身于党的新闻事、忆培养和措斯百名的优秀新闻科技人才.发明与创造更好的传媒科技,推动我国新闻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将起到积极的鼓励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历史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与此相适应,我国广播影视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这是当今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广播影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广播影视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和整体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传媒技术和传媒方式得到了新的突破,新闻记者队伍建设速度加快,但是在新闻事业的深化发展下,新闻媒介商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新闻报道出现偏离真相的现象,这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体现。为此,文章结合近几年新闻报道中假新闻的实例,分析记者职业道德薄弱的原因,并就防止假新闻蔓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代是新世纪信息时代,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传媒业快速的发展,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显得越来越来明显。新闻事业作为传媒业的一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闻事业发展越发达,同时新闻媒体内部本身会与外界之间的摩擦会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随之各种矛盾也会悄然发生,因此,这时候新闻伦理的重要性会显得越来愈发明显。主要阐述了新闻伦理、其失范原因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晏燕 《新闻传播》2010,(4):23-24
徐宝璜先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新闻事业,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有价值的新闻思想,不仅对当时新闻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新闻事业也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徐宝璜先生的《新闻学》著作为例,通过分析他的一些新闻学术思想,并结合目前我国新闻界的状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5,(10):1-1
“新闻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针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体现传媒价值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界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兴起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潮。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对于我国新闻界更好开展新闻传播、深化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思想一脉相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和毛泽东新闻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对人类先进新闻思想文化成果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4.
王志强 《新闻世界》2013,(10):256-2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允许有限的几份报纸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试点,而后是将新闻传媒列入第三产业,其后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将新闻传媒推向市场,进而推上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又通过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新闻传媒资本运营的发展,这构成了我国推动新闻传媒进行经营管理改革探索的主要轨迹。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政策进行梳理,探析了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入研究30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发现,传媒企业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媒介生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也有传媒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其中,受众传媒素养却始终充当着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入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新闻界思想空前活跃,同时,有偿新闻也屡有发生,社会上对此议论颇多,已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对此我们新闻界不应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传媒的领导能力,毛泽东同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内化吸收并与中国国情的深度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传媒领导力思想,为党的新闻理论大厦奠定了基础,指引了党的新闻事业进步发展的方向,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8.
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入研究30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发现,传媒企业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媒介生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也有传媒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其中,受众传媒素养却始终充当着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协日前发出通知,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中国记协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在北京举办中国新闻事业50年成就展览。展览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总结我国新闻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不寻常道路,讴歌党对新闻事业的关怀,特别是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信任和支持;宣传我国新闻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展示我国新闻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精神风貌;反映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成就;介绍我国新闻界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界交流、合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繁荣.1979年我国新闻界正式提出新闻改革的口号,迄今已有十四个年头了.这14年,是我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14年.随着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提出,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竞争态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