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现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急中生智     
一位教师在快结束《高粱情》一课的教学时总结道:“这篇课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迅速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凡遍。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些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过去不很理解,通过教改实践,现在才逐渐有所领悟。长期以来,我错误地把语文课看成一门知识课,又片面地认为知识完全是靠老师“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就以“讲”为能事,还自以为这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法,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到两篇文章,一篇是由丛连梅老师整理的《翟暾〈“简快议论文”写作练习〉课堂实录及点评》(以下称丛文),一篇是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老师撰写的《评中学作文“创新”教学“幼稚病”》(以下称徐文)。丛文是课堂实录,还附有苏立康教授的点评和丛老师的心得体会。无论是点评还是心得,都给予翟老师的课充分的肯定。而徐文却相反,认为“语文界高层学术人士乃至基层的一线教师关于‘创新作文教学’观念是多么幼稚或者说是语文界‘集体不思维’”;并且进一步指出“语文界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作为一线教师,读了两文之后,我在思考,为什么同一…  相似文献   

6.
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曾登了一篇中学生文章,题目是《老师您会作文吗?》原因是老师给这个学生批改作文,将自己认为不妥的一段给删掉了。学生认为老师删掉的是自己作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于是谈了对老师的看法。且不说这个学生有没有傲气,老师删去的是不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由此想到我们做老师的自身素质。《语文学习》曾登载上海部分特级教师和专家座谈当时语文教学的文章。钱梦龙老师在题为《语文老师的读和写》的发言中说:“前不久,我有幸担任‘花季的耕耘’征文竞赛的评委,原以为老师的‘作文竞赛’,虽不一定佳作如林,至少要比学生…  相似文献   

7.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徐荻青 《四川教育》2012,(10):40-41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范本。网络热议与专家关注不断,此课后,窦老师又热情洋溢地说课,深刻地影响着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窦老师此课的核心观念是“什么样的文章,还它什么样的味道”,也即——“当下‘教什么’成为我们教学的前提,‘怎么教’的手段必须遵循于文,本体裁特点的‘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难,作文讲评更难”,这是不少语文老师常发出的感慨,对此,我也深有同感。的确,要教学生写好作文是件不容易的事,而要上好一堂作文讲评课,让学生能在讲评课中获得提升,则更是一件难事。作文讲评课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邹瑞花  卜颖  肖烟 《现代语文》2008,(6):109-110
“老师,领条怎么写?”“老师,再给我一张纸。”“怎么回事?要了那么多张纸了。”“我……我不知道‘叁’的大写是怎么写的。”这是出现在学校假期退书费时的情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标志着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却存在“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下午作文课后,几个学习积极分子来到办公室找我。我请他们坐下,问:“学习作文,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几个都是知道努力的,每次作文都能写一大篇。老师的评语在‘内容具体’后面,常常加上‘语句平谈’、‘语言表达力不强’什么的。”———“为这个,我们的作文得‘优’难。”———“老师,您给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力呢?”我点点头,初步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再见了,亲人》一课学过了吧?请问文中写了三个什么样的故事?”几个人分头说,复述得不错。“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几个人争着说,人人说得准…  相似文献   

12.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文章的语言必须有鲜活的生命力,使读者从语言中能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除此之外,文章的语言还必须讲求“文采”。记得某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的一位组长曾经说过:“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因此,作文一定要锤炼语言,使文章流光溢彩。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强调:“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严羽在《沧浪…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上海部分语文特级教师和语文专家曾座谈当时的语文教学状况。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题为《语文教师的读和写》的发言(载于《语文学习》)中说:“前不久,我有幸担任‘花季的耕耘’征文竞赛的评委,原以为教师(中学教师———笔者注)的‘作文竞赛’虽不一定佳作如林,至少要比学生的作文竞赛高出一到两个台阶。评选的结果却使人有些失望。2 2 0 0多篇由各区县(指上海市的各区县———笔者注)筛选出来的文章,除少数几篇得奖之作以外,大多平平而已。评委们的一致看法是:‘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我想,上海各区县教师的水平在全国应该是…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上,学生真正自己“动”起来,才能会读会写,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九年制义务教育沿海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曹础基教授说:“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见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 其实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又何曾让学生多读书呢?同学们在老师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沉闷的课堂气氛下,被动地听讲,课本都读得不多,也就更谈不上多读课本以外…  相似文献   

16.
朱显驹先生在《对高考语文测试的反思》中,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总体构思。他鞭辟入里地剖析了“语文高考测试把语文教学导入了误区”这一严重现实之后,明确提出“试卷由‘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并且强调要“提高作文的权重”,这是非常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高考语文测试,理所当然地应该“提高作文的权重”。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那他们以后无论是升  相似文献   

17.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世杰先生最近提出,语文教师要“慎用‘下水’文章示范”(见《中国教师报》2003年4月16日)。理由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所诵读的‘下水’示范作文,由于水平实在有限,对课堂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读后有些不同的想法,写出来与孙老师商榷。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下水”?一般的说法是给学生练习写作“做个样子”。“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正因为这样,为学生“下水”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04、2、19登了一篇文章,《下水作文利与弊》,作者万继允总结说:“下水作文是定势思维作文的一种体现”,“下水作文弊大于利,实在不可取”。我个人认为下水作文利大于弊,万先生对“下水作文”的看法有失偏颇一、能“下水作文”者,实属完善的语文教师目前语文老师中眼高手低者不少,只说不写者不少,提倡“下水作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下水”而能作文,是身教重于言教、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作风。朱自清就是一位既能讲又能写的圣手,沈从文是“下水作文”的前辈,教学时要议论来一段,要对话写一遍,这比空口说白话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