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爱的文章固然多得无法计数,但从一定意义上区分,也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通过一些催人泪下、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来说明爱的境界和意义;一类是通过深刻丰厚、独到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来阐示爱的内涵和真谛。前一类文章通过引起读者情感共鸣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后一类文章通过给人理智上的启迪而达到心灵上的净化、提升和顿悟。很显然,《热爱》是属于后一类。  相似文献   

2.
"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教师把"爱"投射到学生心里,才能引起师生间的"共鸣""共振"。爱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只有热爱党和人民,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无怨无悔地奉献教育事业,产生对学生的博爱,那是一种包容的爱,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的爱,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只有爱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关心他们,与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亲密师生关系。班级中总是出现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这些虽然从学习成绩来讲并不是太差,但总让我们常把他们当成差生——行为偏差生。他们不仅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做好"。每次接新的班级我都要特别观察这样的学生。首先我通过家访和了解将他们归类。一类是"爱的缺失型"(单亲家庭),一类是"溺爱型"(父母溺爱,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一类是"模仿型"(整天沉迷于电视和电脑游戏)。走近行为偏差生,找到根源,让我的班主任工作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3.
爱心教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 《西北职教》2007,(7):24-24
我任教十余年来,当过幼师、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和综合高中班的班主任,总结工作实践,逐步认识到,不论面对哪一类型的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是充满信任、理解和一种温馨的家庭式的爱。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从“爱”学生出发.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和源泉。爱的教育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爱与被爱,健康成长,收获爱的果实。本文通过"用爱的理念剖析教材,教学生领悟爱的真谛","用爱的责任关注学生,解读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用爱的行动关爱学生,使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3个教育、教学实例,来实证爱的教育在真心付出,在点滴积累,在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来说明爱的教育的随处可行,并从效果列举说明爱的教育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攵部》:"爱,行貌也。""爱"之本字本为"■"。《说文解字·心部》:"■,惠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惠,仁也。仁者,亲也……许君惠■字作此。■为行貌。乃自■行而■废。"情,人之阴气有欲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下面再来看一下"情"和"爱"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情况,来理解它们的意义。■情■愛爱"情"和"爱"二字都"从心",它们的意义都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这二字可以直接构成"情爱"和"爱情"两个词语。"情爱"包含亲情、友情、爱情等。本文主要选择含有"情""爱""亲(父母)""兄弟"(含比喻)"交""朋友"(含比喻)"夫妻"(含比喻)等一类词语来谈谈"情",  相似文献   

6.
爱美,爱听音乐,爱唱歌,爱跳舞,爱绘画,爱做手工,爱做游戏,爱小动物,爱听故事,爱观赏风景,爱看电影电视中适合他们兴趣的童话片、幻想片等等,这是幼儿共同的本性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师们和家长们,应根据上述这些特点,按照不同年龄和程度,通过艺术,潜移默化地来塑造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种用艺术的手段进行的教育,比说理教育更为有效,因为艺术感受性的教育,孩子们是通过内心发出的情感来接受的。通过美感而得的印象最深,通过动了感情的印象最深,通过自身实践的印象最深,通过  相似文献   

7.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相似文献   

8.
幼儿社会化过程有赖于其关爱行为的养成.因为爱,幼儿才会对他周围的一切产生好奇与冲动,幼儿正处在将自己和周围事物联系起来的敏感期、关键期,他们需要通过爱来认识外界事物,通过爱来了解自己与他人,通过爱来不断建构自己.  相似文献   

9.
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怎样通过美育来实施爱的教育,发展人们的爱心和爱的情感呢?一要进行性爱的教育;二要进行爱他人的教育;三要进行爱自然、爱人类生态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不爱学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学比较枯燥,比较抽象,有时比较繁难.怎样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我主要采用寓"变"于教学之中的方法,用"变"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爱学数学.数学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多做题固然可以积累经验,但如果善于变题,在变题中掌握一类题的解法,则会以少胜多,且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1.
传说     
传说萤火虫和星星本是同一类精灵它们有同样的颜色同样的意义有一天一群爱飞的精灵愈飞愈高直到它们再也下不来于是,在盛夏里另一群,遥望星空的精灵  相似文献   

12.
一类模式教学在藏区推行后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加强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对提高一类模式教学功效,提高藏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4.
田继云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86-87,10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5.
部分学生不爱学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学比较枯燥,比较抽象,有时比较繁难.怎样让学生爱学数学呢?我们可以采用寓“变”于教学之中的方法,用“变”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爱学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如果善于变题,借题发挥,在变题中掌握一类题的解法,则  相似文献   

16.
汪明月 《文教资料》2014,(29):27-30
中国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里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在面对自己的婚姻爱情的时候,不敢大胆地追求,听凭家长的安排和看重世俗的眼光,最后在无爱的婚姻牢笼里郁郁而终。这一类就姑且命名为听天由命型;第二类女性形象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勇于反抗不合理的压迫,但是最终面对爱情的破灭时仍不能彻底地反抗和争取,这一类即为积极反抗型;第三类女性性格最为不屈,敢于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不顾任何礼教的压制,最后在爱情破灭的绝望中不惜一切大胆诅咒报复,这一类且命名为始终抗争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头发掉得越来越少了”一类述补谓语句作多角度的分析,尤其是对歧义的分析来管窥动态句子中形式与意义不相一致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爱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爱心的教师。人文关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关爱学生,关注生命是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爱、奉献爱、收获爱和享受爱。用爱的辐射来温暖学生,用爱的传递来净化学生,用爱的裂变来提升学生。让每一个教师都奉献出爱,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从高职英语体验教学的生命内涵出发,通过参与生命活动、讲述生命故事、感悟生存意义来达成高职英语体验教学中的生命实现,并阐述倾听、宽容和期待不仅是教师爱的表达,而且还为学生注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来激发爱、感受爱,通过插图培养爱的品德,提升爱的品质,渗透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