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佤族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魂曼文化,或者叫祭祀文化。打造佤族文化品牌,对于培育佤族文化旅游品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佤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打造佤族文化品牌的关键,一是营造氛围,二是加强研究,三是培育支撑,四是健全机制。  相似文献   

2.
佤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着佤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在佤族的意识形态里,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依赖于自然、人类回归于自然的观念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成为了指导佤族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着佤族的言行,所以,善待自然、珍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与自然协调和睦的观念经深入佤族民心。成为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临沧佤族节祭众多,内涵丰富,对佤族节祭活动进行归类,在分析研究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佤族节祭文化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4.
佤族有着丰厚的原始宗教化。狗崇拜展示了佤族原始宗教化的一个侧面,从而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和认识佤族化。对之进行扬弃,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魔巴是佤族社会中从事原始宗教祭祀的巫师。是人神的中介,历史上魔巴的存在增强了佤族先民与自然抗争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协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佤族先民对和平安宁、富裕生活的向往,是佤族先民精神生活和民俗生活的载体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是云南佤族同其他民族和谐、团结民族关系在音乐范畴中的投射。民族迁徙、杂居形成的互嵌格局为佤族仪式音乐文化生成、交融提供了社会条件,“和而不同”思维模式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的心理基础,持续吸纳异质仪式音乐要素并将其整合于佤族民族文化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之根本。佤族多元仪式音乐构筑了佤族共同精神家园,其生成与演化模式契合了中华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特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沧源佤族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佤族教育从开办正规小学起步,历经50年的发展,成就辉煌。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佤族教育必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酹酒诵辞仪式普遍存在于佤族聚众喝酒的场合,是佤族的主要习俗之一,佤族祝酒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是佤族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就其具有的艺术特色谈谈四点看法:一、独具个性的形式美。二、善于捕捉形象,创造独特的意境美。三、语言朴实生动、富于音乐美。四、趣味盎然的比兴美。  相似文献   

9.
舒婷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33-134
佤族人民世代与音乐有着不解的情缘,良好语言氛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支撑着佤族音乐的有序传承。佤族音乐元素折射出佤族人民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向佤族人民传递着佤族社会的世代社会规范,透露出佤族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饱含着佤族先民们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佤族外来节日不仅与佤族传统节日一起构成了佤族当代节日文化多元并存的开放格局,而且日渐成为佤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佤族外来节日传入背景及其对佤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对保护和开发佤族节日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历史上以养牛、养蚕、丝织为主要传统产业的牛河、牛家河派生了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牛郎织女故事。牛郎织女神话与玄武神话共存,并从玄武神话传说中吸取了营养。因此,在此长期影响下,武当山东神道的牛河国家森林公园亦为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采取了第一人称内聚焦模式,这种聚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故事内容与主题的表达。聚焦人物尼克.卡罗威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中关键人物,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且在信息控制与距离调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一波三折地表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梁山伯是一个历史人物,1600多年前在鄞州有一坟、一庙。900多年前的《义忠王庙记》记述了梁山伯生卒年月,籍贯,在县(今鄞州)当县令年代,政绩。并第一次将历史和传说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有了梁祝传说。梁祝传说发源于鄞州(古县),是人民的清官情结演绎成爱情经典;从鄞州传播全国,开始是歌谣,后来是戏曲,现代是影视、音乐、舞蹈,并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5.
"三言"的标题形式以七言、八言对句为主,此前的话本小说集中没有普遍使用过这种标题,此后的话本小说集标题则大多仿照其例,具有鲜明的规范化特征。这种标题形式规范化的原因在于借鉴了宋元时期文言小说集、章回小说、戏曲的标题形式,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了故事焦点,突出道德说教色彩,增强标题对情节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6.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胡迪故事是一支在民间有巨大影响的故事,本分小说和说唱两个系列探讨胡迪骂阎入冥故事的发展历程与其价值意义。通过揭示小说的不同本差异,阐释说唱中的民俗信息,分析故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体现不同时代人们的政治意识,化审美,宗教态度,民间信仰的变化,胡迪故事在因果报应的框架下,蕴涵了强烈的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9.
Narrator, a creature in novels, is the speaker who tells the story instead of the author himself. Different narrator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effects. It is the author who creates the whole story, while it is the narrator who makes the whole story vivid to readers.  相似文献   

20.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