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影的造型元素像"形象符号"一样为观众传达着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电影的直观性使我们很容易明白画面的外延,但只有接触到画面的内涵部分,才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境界。蒙古族题材电影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道德理论观念,在电影的造型元素上均显示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蒙古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的光影、色彩、声音进行分析,进而和阐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并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造型元素像"形象符号"一样为观众传达着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电影的直观性使我们很容易明白画面的外延,但只有接触到画面的内涵部分,才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境界。蒙古族题材电影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道德理论观念,在电影的造型元素上均显示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蒙古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的光影、色彩、声音进行分析,进而和阐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并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董培  张媛 《英语广场》2020,(7):34-36
作为一部描写蒙古族风貌的著作,《狼图腾》一书中带有大量反映蒙古族风土人情的文化负载词。随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译数量逐渐增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以归化、异化为理论基础,进一步探析《狼图腾》中蒙古特色词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和增词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新加坡导演陈子谦《881》与《12莲花》两部电影,以歌台为切入点,分析歌台在电影中的建构以及其所承载的主题、性质。通过时间空间所呈现的独特性,导演表达了对传统新加坡文化的怀念,并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歌台文化的关注与喜爱。但在对歌台怀旧书写的同时,在不同程度对歌台文化却起到消解的反作用。因此,如何保护歌台文化仍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影《刮痧》里许大同一家在异乡美国的工作、生活经历,阐述了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在"治病还是家暴、情感还是法理、面子还是侵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探讨达成文化主体间际性的一些策略,如角色的重新定位、文化移情的培养以及和而不同的接纳,提出了在他者文化环境下华裔一族文化身份认定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既要沿袭传承,又要与他者文化相互理解、共存互补、走向多元、创新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审美向度,即审美的趋向、判断和评价。从《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对女性形象的品评和构建来看其长篇小说的审美向度是"真"、"妙"、"趣"。这既是汉族长篇小说的审美要求,又是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呼唤。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是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丰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英译研究,采取模因论相关理论对《江格尔》英译开展研究。在概述模因论、《江格尔》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江格尔》英译本和英译研究的现状,对《江格尔》英译的模因复制4个过程进行了调查,进而对《江格尔》的文化模因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在传递蒙古族异质文化模因时,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2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1993年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以18世纪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题材拍摄的电影《东归英雄传》是一次大胆而有力的尝试的话,那么15年后,麦丽丝执导的30集电视连续剧《东归英雄》则再一次证明了其艺术上的纯熟与精湛。与电影《东归英雄传》相比,电视剧《东归英雄》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细腻、影像风格更加成熟,最为重要的是“东归”的核心内涵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有共情的同理心,批者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感同身受,激荡情绪。这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蒙古族文化心理的渗透有着一种微妙的相应关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内侧批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雪花秘扇》是美籍华裔导演王颖进行跨界文化生产的又一次尝试,电影的跨界性不仅表现在投资、宣传、制作等外在环节,也表现在电影内在叙事的跨性别、跨国族、跨阶层尝试。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国、女性和同性恋的故事,王颖表征了一个置身西方主流电影场域中的华裔导演,如何通过一种边缘性的创作,完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潜在抵抗。然而一个完全差异性的"他者中国"的建构,于不期然间却迎合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雪花秘扇》最终反映了试图出入中西的诸多华裔导演在跨界文化生产中的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钢琴独奏曲集《山祭》是莫尔吉胡代表作,也是由中国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集,钢琴独奏音乐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次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创出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创出特色,就某个层面、某个视角而言,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在此,笔者就学校建立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墙、蒙古族文化艺术墙"三墙",谈谈农村民族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一、蒙古族文化铁艺透体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一新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在不断反思,在不断  相似文献   

14.
马背民族的英雄史诗——评塞夫、麦丽丝的电影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著名蒙古族夫妇导演塞夫、麦丽丝于90年代创作的几部反映蒙古族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从《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到《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们深情地歌咏着蒙古民族一部部悲壮的历史史诗,并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浩浩荡荡的马群和辽阔无垠的草原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影像序列,同时在叙事策略上又将民族电影与类型电影加以巧妙的融合。这一切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也在艺术作品教化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从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作为今年最重要的电影改编案例,因涉及"文革"背景和改编者对原著的"大幅削减"引起争议。通过对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细读,对小说内容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得出电影《归来》的改编主要采取了淡化政治影响、淡化个人与时代关系、简化家庭人物关系等策略,投射了当下社会的文化特征及创作者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上都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使蒙古族文化成为这里的主导文化;巡幸上都的政治意图使蒙古族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桥梁与工具,客观上有利于民族成员在这里达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巩固.其他民族的成员来到这里感受、接触蒙古族文化,也有利于其主体文化地位的奠定并扩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秋开始,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八省区的蒙古族学生,将从小学三年级提前到二年级学习《汉语文》课,汉语文同蒙语一样,成为蒙古族学生同人们交往的语言工具。因此,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一开始就要抓住其规律、要领,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为了帮助蒙古族学生学好《汉语文》,我们编制了与《汉语文》配套的录音教材。并在编制录音教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二度创作。下面谈一下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8,(4):31-34
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发祥地——察哈尔,是蒙古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察哈尔历史上曾是蒙古族的宗主部,决定了"阿斯尔"音乐在蒙古族音乐中的独特地位。由于社会变革与历史变迁,使"阿斯尔"兼具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特色。"阿斯尔"音乐曲调庄重典雅,节奏生动活泼,深受蒙古族以及现今察哈尔地区人们的喜爱,成为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天籁之音。笔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察哈尔蒙古族传统音乐"阿斯尔"的流变与传承进行梳理,并期望对"阿斯尔"的保护与创新同广大学者一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