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瑞山  金鑫 《出版科学》2015,(4):99-105
教员编发讲义在民国大学非常普遍,这些讲义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打磨日渐精湛,成为最具出版潜质的学术稿本.经民初十余年的积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讲义以多种形式集中出版,构成近代出版史上独特的大学讲义出版高潮.本文从出版史与学科史、教育史结合的角度,以中文学科为中心,通过史料钩沉和文献整理对讲义集中出版现象作一呈现,考察民国出版业对我国现代学术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为研究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大量资料基础上,对2006-2010年中国出版史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重点概述出版史料、出版通史、断代出版史、出版专题史、革命出版史、地区出版史六个方面的成绩与进展:并就进一步加强出版学和出版史的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刊行,加强政府对出版史研究的扶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五个方面,即出版史的宏观审视、出版业的中观扫描、报刊史的焦点汇聚、图书史的重点观察、出版史料的整理刊行,来梳理和评述了近30年来有关苏区出版业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求真"与"经世",是中国历史学的两大传统,也是出版史学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2005年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着出版史研究在以往丰富的积累基础上求真求是,不断走向深入.这里仅就笔者目力所及,对2005年的出版史研究做一概要回顾,以期展现出版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更好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成了近年出版史研究领域一种可贵的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出版史研究坠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落期,但以现代文学研究为主的其他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下向出版史领域多有介入,众多的学院派学者开始超越传统的以文本分析为主的界阈,而对文学所赖以存在的大学、出版社等制度性空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种从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的做法,落脚点多在于揭示、凸显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等,由此而取得的可喜进展,使得出版史研究大大超越此前多满足于史料整理与罗列这一层面,而获致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视野与学科品格.但毋可讳言的是,因为这些以学院派为主的研究者对出版行业的相对隔膜,谈出版文化往往偏重于阐释推演,难免失于史实空疏与不确.与此相比,一些出版中人尤其是老出版家因为长年注重史料爬梳,且有亲身的出版经历,对史料运用慎审,结论精当,一旦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观照史料,往往豁然开朗,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6.
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弘 《出版科学》2002,1(Z1):18-2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民国出版史》(2011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版)是吴永贵先生积五六年之功倾心完成的一部力作,洋洋80万言.作者从史料出发,以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充分把握了民国出版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民国出版活动作了符合历史客观事实和演进规律的科学揭示,体现出作者鲜明的出版史观,是民国出版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章宏伟先生的《出版文化史论》。这是一部从文化层面研究出版史的专著,有史有论,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该书对中国出版史进行了缜密的考察与论述,观点鲜明、考之有据、述之详实、论之成理,有不少独到见解,下面略评一二。 一、从出版角度来审视出版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百年的出版,离不开百年来出版自身发展中积累起来的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需要研究发生过的出版活动和许多先进的编辑家、出版家的贡献,并且得出反映编辑出版工作规律、符合书刊性质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一句话,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编辑学、出版学、出版史等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编辑学、出版学的研究兴起,和有领导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开展,出版史特别是近代现代出版史的研究也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有关出版史的学术专著、论文集和史料集的出版,成果累累。1982年起曾经出版三年多时间的《出版史料》杂志,开风气之先。1993年起分辑出版的《出版  相似文献   

10.
肖超 《东南传播》2015,(12):141-143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学术翻译出版的重镇,对其学术翻译出版业的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出版数量、国别、学科及影响因素等层面,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1949-1978年期间地理学译著出版概况,总结了这一时期地理学译著的出版特点。该文不仅丰富了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史研究,也为地理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3.
出版文化史研究论著目录(2000-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5,(3):56-61
本文辑录了2000-2004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研究方面的论著(含译著)的书目,总计218种.入编书目分为"出版史料类""出版史类""图书文化史类""新闻传播史类""印刷史类"五部分.各部分编排一般依时间先后为序;出版月份不清者,或置于内容相近的书目后,或放在所在年份的最后部分.对少数书名中不易看出出版文化史含义者略作提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5.
刘苏华 《出版科学》2008,16(2):90-92
中国出版史的研究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一方面是由于出版史的学术研究不为学界所认同,其研究也一直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学术渊源,即便是它所依存的编辑出版学(或称出版学)也一向不为学界所重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出版史的尴尬学术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研究近年来体现出四个新动向:一是领域的拓展。时段研究开发出宋代和晚明的出版史研究领域,地域研究研究对象从政治文化中心扩展到了山东、四川以及边疆区域;二是视角的转变,历经了史料研究、文化研究到出版研究几种模式;三是理论的凸显,除了国内学界对编辑出版史原创理论的探索,对西方书史理论的引入成为一个热点;四是研究力量的多元。出版史的研究队伍由传统的藏书家、出版人和文史学者扩展到自然学科,同时形成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师为主的专职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是为<四川高校图书馆100年>一书所写的书评.作者认为该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而且在编纂形式、分期分段、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对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认为该书的出版,将为研究四川高校图书馆发展史,乃至中国图书馆史,提供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结合自身既往的研究经验,从史料和理论两方面探讨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创新。提出新史料是出版史研究范式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研究者可以在常见的整部文献如书信、日记中发现新史料,也可以在报刊、出版史志资料等集成性文献中发现新史料;提出出版制度史和出版心态史可以借鉴新制度主义、存在主义心理学、现象学等理论。结论是,要想范式更有新意,就必然要融合跨学科视域,尽力拓展认知版图,以形成整体性视域,增进对出版史现象的解释深度。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明清史专家冯尔康教授所著明清史学术文库《清史史料学》(上下两册)已由故宫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清史资料浩如烟海,且散布各地,文种复杂,对研究者参考利用颇为不便。作者即针对此问题,以自己多年从事史学研究之经验,著成此书。作者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清代的历史地位和加强清史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清朝修史制度、私人著述与史料,清史史料学的任务,以及本书写作目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