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房宫”是秦代的著名宫殿。其“阿房”二字,《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和《正韵》,分别切以“于何”、“蒲光”;《辞海》(修订本)“阿房宫”条因之,注音“ēpáng”是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阿房宫赋》的题注未标音读,“教参”之属又纷纭杂出,教学难免失误。“阿房”命义何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按,此说不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段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之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相似文献   

2.
读写新闻     
新概念还是新八股2004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沈阳某中学学生刘雯的文章,对“新概念”作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说,由于经常翻阅《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发现“新概念”有一些套路,诸如,以小说为基调,描写或判逆或完美的校园人物,基调伤感居多;主人公名字多以单字或英文形式出现;洋话连篇,以显示外语水平;文前喜用一段深奥的话作题记;句子缺乏主语等。作者说,由于这种文章看多了,她也深受其感染,但又不愿意成为“新八股”,希望老师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  相似文献   

3.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家传《春秋》侧重点各有不同,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宋叶梦得《春秋传序》也说:“《左传》传事不传经,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公羊》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既是历史著作,必定重在记述历史事实,讲究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5.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6.
“之”字是《世说新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世说新语》语言更加紧凑,表达性更强。文章以《世说新语》前五类为研究对象,釆用穷尽式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考察“之”字的代词、助词、动词、连词等用法,探讨《世说新语》前五类中“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时最高级的考试——“高考”,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隆重举行。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萧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0845字;合计:407179字。这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9.
戴绍利 《现代语文》2003,(11):27-27
在《狼》的末尾,作者用一个“黠”字来概括狼的特点。那么,狼到底“黠”在哪里?文章第一段对两狼的描写用了四个字:“缀行甚远”。狼遇屠不是直接扑上去,而是跟随着走了很远,说明狼行事非常谨慎,跟随很远以弄清对方虚实,“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此一“黠”也。第三段写屠夫占据有利地形,“持刀”自卫。“狼不敢前,耽耽相向”,说明狼在形势对我不利的情况下,不蛮干,不冒险,采取僵持对峙的守势打持久战,并积极想办法,谋对策,此二“黠”也。第四段开头就写“少时,一狼径去。”是一只狼放弃了吗?非也!这只狼假装离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似文献   

10.
文非 《语文知识》2000,(7):66-67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是杜牧《阿房官赋》中的佳句,十六字写尽歌舞之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遗憾的是,对这四句话,至今仍未有尽如人意的解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  相似文献   

11.
马瑞 《文教资料》2010,(13):24-26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舆”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苟子》中“舆”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圭"族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印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词经纬”是文章结构技法之一,所谓“一词经纬”,就是用一个词提挈全章,立起全文骨架,构成全篇主脑;而文章其他内容几乎全归附于它。课文《口技》,正是以一个“善”字经纬全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勾勒结合的方法,收到了独具匠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中《释天》至《释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中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瑞,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效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铸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岳阳楼记》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九百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这篇仅有三百多字的散文,何以被后人传诵不已?不只是因为被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所感动激励,还因为它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那言简意赅、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更为后人赞叹不已。笔者就文章的景物描写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杨书平 《现代语文》2006,(12):13-13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事情是这样的:《齐鲁晚报》某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四川女子和一山东夏津男子结婚后,关系一直不和,女方就借回娘家探亲之机一去不回。后来女方回到夏津,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男方召集了10多名亲戚朋友赶至法庭表示拒绝离婚,并强行将女方带回家中。《咬文嚼字》上的文章《“抢婚”抢错了对象》认为《晚报》上的这篇文章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并追根溯源地指出抢婚应该是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通过“抢劫”的方式逼迫女子成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左传》与《搜神记》中“于/於”字介宾补语的历时比较,修正以往关于“于”和“於”异同的某些看法,如“於”字可引进“原始意义”处所“,于”字也可引进“后起的意义”,包括时间、对象等“。於”在《左传》中已显示出取代“于”的趋势,而在《搜神记》中二者则进一步合流。从认知角度看“,于/於”字介宾补语前移作状语,其衬托作用更强,从而突出动词,使其成为语义焦点;同时,使语序与客观现实的逻辑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就场面描写而言,《红楼梦》在本真生活的摹写和对场面描写的调度艺术上实现了对讲史和神魔小说的超越;与《金瓶梅》相比,其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则“青出于蓝,蝉蜕于秽”。《红楼梦》独具特色的场面描写,成为其审美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