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编辑理念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对电视新闻传播规律的理性认识,指导和影响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形态,是电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文化倾向的综合体现.文章从社会文化环境、新闻节目构成形态、电视声画关系等几个较为宏观的层面,梳理50年来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嬗变与发展的过程,以期宏观把握中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流变轨迹,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视频新闻编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题材、叙事、新闻、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可进一步析分为微观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中观的电视新闻栏目和特别节目形态、宏观的电视新闻频道形态三个层面。三个层次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层层含纳、统摄,并通过系统优化,构成大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具有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特质.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包括题材元素、叙事元素、新闻元素和视听元素四大类.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具有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特质.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包括题材元素、叙事元素、新闻元素和视听元素四大类.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①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观众接受度,关系到收视率.最近,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柯桥区新闻》和《民生360°》收视率节节攀升,原因就在于节目形态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要强化受众本位意识,内容和形式中真正体现"三贴近",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改进、优化节目形态,在创新求异中提升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及特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如何设置主持形式是关系到节目外在形态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的设置方法会带来不同的节目形态以及相应的传播效果.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设置上常用的就是双人主持和单人主持,本文将就着两种方式各自的利弊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有冲击传统电视新闻之势。面对挑战,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变革的因素,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多将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混为一谈,并深陷困局.本文论述了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必然性,认为节目形态是目前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解困的关键;双方论辩节目形态是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嘉宾或者观众围绕新闻事件、热点问题所展开的分析和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此类节目形式的成熟,节目加入了主持人、嘉宾、场内观众和诸多场外元素的互动,传播参与者不断丰富,传播活动越来越复杂.研究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能为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结合实践观察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明确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具体影响下,围绕具体电视新闻节目案例。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制播形式以及新闻发布形式等方面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如何在媒体融合下实现有效创新提出几点策略,并对当前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的创新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形态进行探讨.在各类电视新闻评论中,笔者抽出以"话语阐释"进行论述的"言论式"新闻评论性节目和以"影像叙事"方式进行论述的"述评式"新闻评论性节目这"两极"形态,对比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评论方式各自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起步至今,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日趋成熟,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评论员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在电视新闻节目这一话语场中,电视新闻评论员已成为一个深刻的影响因素,考察其从缺席到出现、从成熟到专业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介入与否、如何介入、以何种立场介入,有助于廓清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员所担当角色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电视新闻话语的流变.  相似文献   

14.
杨梓 《视听》2016,(7):91-92
美国是第一个开办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国家,几十年来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虽晚,但结合自身环境及观众特点,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本文以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为范围限定,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种全媒体时代,而且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不仅表现在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还表现在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要获得一定的发展,就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从形态上做出具体的改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影响比较大,在当前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创新途径.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策略,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但内容要创新,形式要创新,电视新闻运作更亟待创新,因为它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当前要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从1958年5月1日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王启祥 《新闻传播》2006,(10):23-2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乃至自由表达的程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贾毅 《编辑之友》2016,(2):35-43
1980年至2015年,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富,量、质并进的35年.文章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发展规律为横坐标,对这35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出总结性回顾,重点讨论有重大创新和发展的八个方面,即:节目题材与舆论监督、报道与评论深度、评论时效、评论员制、多元互动、节目形态、大数据变革、节目主持人.这八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继民生新闻成为拉动电视新闻高收视率的一个亮点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风行荧屏——用方言说新闻,这种新的电视新闻形态因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当前,很多电视台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都在争相开办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