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除法算式中的和倍问题”时,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我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时,又意外地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思路所引发的教学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引起了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题目】两数相除商3余2。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179。被除数是多少?【思路一】把商和余数代入:被除数 除数 3 2=179被除数 除数=179-3-2=174①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被除数=3×除数 2②把②代入①得:3×除数 2 除数=1743×除数 除数=174-24×除数=172除数=43③把③代入②得:被除数=131【效果】按这种思路教学后,多半学生无法…  相似文献   

2.
问题: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680,这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多少?(四川大学数学夏令营综合竞赛题)这是一道合数分解质因数的计算题。特点是已知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要求它们的和是多少。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积1680为合数,组成它的四个连续自然数因数一定是积的质因数或是几个质因数的积,并熟悉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分解步骤: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常用短除法。即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质数2开始)去除,得出的商如果是质数,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在学习除法时,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及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大家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不少除法中的数学问题。例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18倍,商和除数的和是20,那么被除数是多少?思路点拨:根据条件“被除数是除数的18倍”可以想到,18就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再根据“商和除数的和是20”,可以求出除数是20-18=2,最后根据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就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解答"有余数的除法"这类问题时,先要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的范围,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求被除数。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切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12,余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第七册】1.王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3。这样商比原来多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请你算出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第89页)解析:(1)本题配合除法教学,为有关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间的变化关系,发展逆向思维能力。(2)137错写为173,即是被除数增加了(173-137)36。余数相同,说明被除数增加的部分正好是除数的整数倍。商多了3,就是被除数增加了除数的3倍。这样,问题转化成为已知被除数是36,商是3,求除数。所以得解:(173-137)÷=12173÷12=…  相似文献   

7.
问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3……□□□÷□=21……1分析与解:同学们都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3=23……□中,余数一定要比3小,余数可能是1或2,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可能是3×23+1=70或3×23+2=71。  相似文献   

8.
第八朋 1.辨析下列各组概念:自然数、整数;除尽、整除;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约分、通分;分数、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2。填空。 ①用来表示()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质数、()和()三种数。 ②()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个,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③分解质因数或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一般要用()做除数,而且要从()开始去除。 ④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⑤分数立的意义是(),它的 6.根据题…  相似文献   

9.
<正>二年级同学所说的“整除”,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正好和被除数相等,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正好得0,也就是没有余数。【例1】“有余”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比被除数小(如果把商增大1,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就会比被除数大),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就不得0,也就是有了余数。  相似文献   

10.
余数问题是小学数学竞赛中常见类型之一,每年一度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均有此类问题。这些题目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现就200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一些题为例,试作如下分析。一、用有余数除法的数量关系想一想例1 两数相除,商4余8,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四数的和等于415,则被除数是。(200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B卷试题)分析与解:已知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是4余8,又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四数之和等于415,可以求出被除数与除数之和是(415-4-8=)403。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数量关系可知:如果…  相似文献   

1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21……2这道除法算式中只给出了商和余数,求被除数和除数。那么,应该怎样求呢?根据余数比除数小,我们可以先确定除数,知道了除数,就可以用商×除数+余数求出被除数。  相似文献   

12.
1.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的基础是什么?答: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受过除法笔算技能的训练:①除法笔算的书写形式;②除的一般程序;③除的法则:从前一位除起,前一位的数字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④除到某一位不够商1的,就在那一位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三位数除以11,所得的商和余数是相同的两位数,这个三位数是多少?要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即是求被除数,除了题中已知的除数外,还要知道商和余数。题中告诉我们"所得的商和余数是相同的两位数",两位数有90个,难道答案也有90个?  相似文献   

14.
一、商过小错例1 (?)分析:此例让学生明确错在余数34比除数22大,商过小.在除法计算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二、商末尾O漏写错例2 (?)分析:此例错在被除数个位上面的商0没有写.所以,必须使小学生知道,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不够商1,就商0.  相似文献   

15.
正我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感觉自己有很多收获。我知道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我还知道,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时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我来说说余数的重要作用吧。一天,我看到一题:希望小学三(1)班为  相似文献   

16.
寻找“突破口”  不管什么样的应用题,都有一个解题“突破口”,抓住了“突破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解答应用题能力强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寻找解题“突破口”。  例:王红和小朋友做数数游戏,其中有几个数除以4以后,所得的商和余数相等。这样的整数共有几个?它们各是几?  一般同学认为,这道题只告诉我们除数是4,而被除数,商和余数都不知道,因此,无法求解。其实,只要寻找到解答此题的“突破口”———余数,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为在除法计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题中的余数只能是1、2、3。又…  相似文献   

17.
研究除法里的商不变规律时,学生很容易理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就代表结果不变,但是一旦涉及余数,学生就难以把握。余数随着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对于"商不变,但是余数变了,商和余数共同决定的结果到底变不变"这个问题,需要将余数作为除数(份数)"共有"的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求被除数     
<正>求被除数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求被除数。在除法中,我们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例如:24÷3=8如果把这个除式中的8和3相乘,结果就正好等于被除数24,即8×3=24 (商×除数=被除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商正确与否的判断,往往存在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强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似乎只要余数比除数小了,商就正确了;另一种偏向是只强调“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似乎只要相等了,商就正确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欠全面。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