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佛学片论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以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教的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贞观时期的历史环境来讨论《唐太宗集》中与佛教相干的诗文,力图说明贞观时期的佛教并不如盛唐、中晚唐那样受到重视和大力扶持,佛教由来世走向了现世,而这与唐太宗有意识把佛教往现世方向引导及有限制接受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佛学管窥     
本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对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孝物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雄王时代褚童子学佛道之说及一些出土的古文物、民间传说、留迹文物等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元前2世纪之前佛教开始传到越南。本文依据古代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阿育王建筑佛寺塔与越南佛教的关系及一些相关材料,来讨论阿育王时代印度佛教在越南的传播,既有助于越南佛教历史研究,也为中、越佛教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词中有很多佛教外来词。本文在讨论外来词与佛教词语的基础上,以《慧琳音义》为例分析佛教外来词,对佛教外来词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民族音乐通常是指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曲,以及宗教音乐等。中国的宗教音乐一般是指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佛教音乐传入中国有着非常悠长的历史,而伴随佛教的梵呗艺术也有着漫长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上海松江灌顶禅院采风,通过对寺院住持悟旺法师的采访,就一些梵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经历、佛教思想及其利用佛教来辅佐治国的史实进行述评,并探索宗教对历史人物的影响和宗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诠义思想的区分与讨论,可以看到佛教教说的内在或者说自我诠释之路的旨趣。其中,主要分析了解瑜伽行派思想所涉的能诠与所诠的关系,梳理了其基本诠说方式,并进一步具体讨论了作为其立说基础的三性,以及名与义的问题。可以认为,佛教内在诠义思想对当代佛教研究方法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代佛教讲经仪式,学术界讨论已详,但对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却罕见研究。本文依据现存资料及唐代讲经仪式,对释道安首创的讲经仪轨的诸环节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南昌教案发生之后,清末报刊对南昌教案有着两种不同的解读。以《大公报》为代表的报刊主要从文化启蒙的视角评论南昌教案;而以《申报》、《通学报》、《中外日报》、《京报》为首的报刊则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分析南昌教案。清末报刊对南昌教案不同的评说视野展现了中国人纷繁复杂的教案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一直局限在语言文化、行为文化和习俗文化等方面。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导致上述差异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宗教、伦理、舆论等多层面。文章从澳大利亚民众对其总督辞职做出的不同反应入手分析了一国之内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政治文化、舆论文化的差异,指出在一国之内,广义的民族背景下,价值观及其评价标准仍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理念、制度设计和社会现状三个方面对美国的制度文明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形成美国制度的理念有人本主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本理性假设;实现美国制度理念的方式有以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国家权力委托代理制度、以人在法律规范内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假设的权力分设与制衡制度、以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基础的通过宪法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文章对美国社会现状中的法律陪审团制度、总统与州长关系、民主与平民政治、自由与市场经济、法律宗教与社会诚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美国现代制度文明带来的多数人暴政、社会效率低下、人性淡漠等问题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examines state-supported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civic attitudes in Indonesia and Israel, two democracies that grant religion a prominent place in the public sphere, particularly in education. The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while in Indonesia the state was able to gradually introduce a secular curriculum in religious schools and establish an accreditation system by which it could exert influence on the way religion is taught, in Israel, by contrast, state-funded religious schools over time became increasingly opposed to a mandatory ‘core curriculum’ of general studies. The comparison further suggests that in Indonesia the inclusion of a secular curriculum in religious schools in the 1970s should be seen as one of the factors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rationalist approaches to religion’ and brought religious actors on board of democratisation, while in Israel the exclusion of a secular curriculum from religious schooling has undermined civic commitments among ultra-Orthodox Jewish citizens and as such weakened Israeli democrac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public opinion data, data from the Ministries of Religion and Education, and court decisions in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对于修道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论述,表明道教的成仙信仰及实践主张已成为其重玄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内丹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融汇重玄学与内丹学的可贵努力,反映了当时道教内部理论家力求把宗教实践与形上思辨统一的认识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西人生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一元化,理想生活和世俗生活合二为一,较少超越意识;西方人崇尚二元化,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可以独立存在,并行不悖,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追根溯源在于中西宗教意识起源殊途而不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