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守友 《教育与职业》2006,(21):120-12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加强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合力,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教育探索》2005,(12):71-73
社会转型客观上将导致道德转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将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其作为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社会新道德的建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发展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叛逆性、前瞻性和享用性的特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需要考虑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情境化和道德教育的互动化:  相似文献   

3.
道德品质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学校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在此,就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4.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明理-激情-导行”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而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又在导行。只有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对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俊琦 《成才之路》2009,(31):24-2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责任,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绝大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对他们的教育结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素质及农村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转型”给青少年继承传统美德带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对策等,再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明确哪些是应该继承和弘扬的重点,以形成以“经济转型”相呼应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整合学校德育资源,构建学校成长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扬长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和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感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道德品质教育浙江嘉兴教育学院王学平新加坡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现在已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加坡从独立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而在发展教育中特别重视加强对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一、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把...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个世纪,有人就曾经预言:21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挑战。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既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  相似文献   

11.
德育环境是德育外化和内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德育效度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深度冲击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转型,以及校园德育环境的诸多劣势,使沿海地方院校的德育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德育工作徘徊在信度缺损与效度弱化的边缘。只有坚持开放性和互利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在双向互动中营造和谐的社会大德育环境,在德智并重中构建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在“软硬兼施”中打造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才能实现德育内容与德育环境的和谐对接,促进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的和谐共振,不断提高沿海地方院校的德育效度。  相似文献   

12.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应当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全新内容和时代特色,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人格范型作用在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教育资源。在不断弱化着这种作用的教育现实中,人格范型价值的重建,就是要在学校的教师与管理工作者中提倡追求真善美的人格精神,促进管理队伍基本精神素质的良性转化,建设与社会其他从业者迥然有别的管理队伍,建立对教师与管理者严格的行为约束制度,使其在进入教育过程的时候,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良好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竞赛,它与市场经济具有共同的竞争机制。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必须促进教育价值观的转化,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日渐丰富,为转变美国社会道德滑坡、应对美国青少年道德危机做出巨大贡献。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价值多元的思想困惑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通过比较美国新品格教育得出以下启示:彰显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注重文化育人;强化教育方法的渗透性,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教育力量的协调性,形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能力“早熟”,对于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认识趋于多样性和不平衡性.针对以上现状,教育应认真研究和改进学生品德评价标准,学校应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大学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知识经济角度出发,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教师思想道德、科学知识、教育心理、教育能力等方面素质的新要求以及大学教师应如何从教育观念、师德、创新、教学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完善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思想:特征、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由此也诱发了青少年网络犯罪这一负面效应的产生,并还有发展蔓延的趋势。为此,如何在高科技环境中因势利导,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界特别是中学教育界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克服和防止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教育者的教育手段要多样化,运用感情、形象、哲理形成教育魅力。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