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说同属于新闻工作者这一范畴,编辑这个职业与记者却有很大的不同。记者要跑得欢.编辑要坐得住;记者要多抛头露面,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记者在报纸上叱咤风云.编辑在报纸后面甘为他人做嫁衣;记者交友多.编辑交友少——尤其是当上夜班编辑后.与朋友们的生活规津完全相反.很多朋友聚会无法参与,久而久之.连老朋友都保不住了。的确,与记者相比.新闻工作留给编辑的施展范围太小了.给予编辑的荣誉太少了。编辑能得到的成就感与记者相比.更是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类大大小小新闻类评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是授予记者.留给编辑的一份…  相似文献   

2.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12,(11):36-36
新中国第十二个记者节到了.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在为这个节日欢欣庆贺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众所周知.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将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通过报道呈现给读者,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作为军事记者,就是代替广大官兵,了解新闻事件真相、接触新闻当事人。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进行凝练加工.通过媒体帮助官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意识。所以.记者首先要有历史担当意识。记者既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进程中的普通一分子,又是特殊的一分子.因为他承担着记录、传承、讴歌时代的责任,记者的现实存在是记录时代.但他的历史存在是传承和反映明天的历史。记者的自觉历史担当意识表现在既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要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3.
除了跑会议、领导活动的时政记者外,多数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每天都在为缺乏新闻线索而犯愁。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等电话.有的眼巴巴地等着主任分派任务.有的等着“捡漏”——时政记者跑不过来的动态活动.有的外报找观点本地找例子.有的一筹莫展……新闻线索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记者的重要工作。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那么,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呢?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记者个人的形象,还关系到记者所在的新闻单位乃至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所谓“个人形象”,是指记者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吃饭、走路等等采访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了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记者在采访中应该做到自我约束,注意八忌.一曰:“居高临下”.记者外出采访,常常要冠之一个“下”字,下工厂采访,下农村采访,下基层采访等…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型记者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出现已经不是新鲜事.但究竟他们能给节目带来什么样的带动,怎么样才能更完美地完成节目所赋予的任务.仍然是媒体人不断探索、希望臻于完美的动力。本文就主持人型记者在节目中的优势、当前出镜记者的一些缺点以及出镜记者即主持人型记者的培养三方面作了简要探索.希望能找到捷径。  相似文献   

6.
喻璐滔  高红 《声屏世界》2009,(10):65-65
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要吐字清晰、表情自然、出口成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谈吐要富有生活气息、注意礼貌、讲究风度、落落大方。由于现场报道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记者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并具备较好的口才。一般来说.记者出现场的串词不要超过20秒.最好控制在15秒以内。采访时,除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之外.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地位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介环境下“公民记者”大量涌现 “公民记者”这个概念.在今天已不算陌生。韩国记者吴延浩(Oh Yeon Ho)早在2000年就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mynews.com),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至今已有四万名“公民记者”:2005年10月,当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造成罕见灾害之际,  相似文献   

8.
刘赛 《新闻前哨》2011,(4):71-72
现场描述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时至今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出现了出镜记者的身影。如今,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成为电视直播节目中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而出镜记者承担的报道任务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件到评述新闻事实、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等。  相似文献   

9.
胡君华 《军事记者》2014,(11):31-32
作为既扛枪又拿笔的军事记者.宣传报道的主攻方向理应是战场。在没有硝烟的和平时期.军事记者特殊性虽然体现不够明显.但在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的救灾报道中.军事记者以其服从命令的坚决性、完成任务的绝对性.担负“战地记者”的突击队作用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一份陕西省记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显示75.4%的记者在采访中曾遭受辱骂、诋毁,42.2%的记者因舆论监督报道遭遇过打击报复。同时,暴力.恶意诉讼、地方保护.黑势力、官僚主义也在侵蚀着记者的权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沉默有其语用功能.有一定的交际功能.也是一种会话策略,记者在灾难新闻采访中应懂得沉默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记者本身要懂得适时的使用沉默.还要读懂采访对象的沉默,并给予尊重.有节制的采访报道.同时,懂得适时沉默的记者并未失去采访的途径.那就是多使用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相似文献   

12.
李威 《新闻传播》2009,(6):100-100,102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也有一些年轻记者由于经验不足,虽然提了不少问题,对方仍弄不清你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记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爱戴。然而.在普遍受人尊重的前提下.部分被采访对象时时也在考察、掂量着记者综合能力:去采访的记者是否按党的政策办事。脚踏实地地采访.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经验、问题、要求和意见:记者的学识丰富不丰富。特别是新闻业务能力如何。能否写好这一类题材的文章;个人的品行如何.名声如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非注册媒体记者的重要场所.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7月8日正式开放到8月25日关闭.在运行48天时间里.共组织新闻发布会87场.组织集体采访115场.接待了2.2万多人次的中外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活动.用高质量新闻宣传和高水平媒体服务。最大限度为记者创造了便利工作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了记者采访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记者之家”。  相似文献   

15.
我党我军的军事记者队伍从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日起,即随之形成。在烽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我军不仅有着一大批挥戈执笔、文武双全的男记者,而且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走出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成就卓著的女记者。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男女军事记者们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命运选择驱使下.于烽火岁月里产生爱情,在战场上举行婚礼,成为夫妻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经把记者分为三类:一是以短、平、快见长的都市报记者。二是以深度.揭黑见长的调查记者,三是在咖啡馆写文章的思想型记者。  相似文献   

17.
65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 但于我们.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回顾,反思《青年记者》65年的历程, 我们,该记住些什么? 我们,又该怎样走下去? 更确切地说. 这个时候.我们是在聆听。 听《青年记者》的诉说和指引。 因为,与其说是我们在办《青年记者》. 不如说是《青年记者》在塑造着我们…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电视新闻机构在日常考核机制上,都强化了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次数,旨在通过这样的机制来促进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到位”率,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同时也借此“做活”新闻.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但很多时候,记者为了“出镜”而“出镜”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真正做“到位”呢?  相似文献   

19.
刘长风 《新闻前哨》2013,(10):69-70
求证与调查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对某一事件.记者往往需要反复调查求证一这种调查求证,在突发事件与舆论监督报道中体现得尤为重要。突发事件中.死者伤者的人数、人物的身份等.记者需要向权威部门或知情者求证。舆论监督报道中,往往要请权威人士、主管单位.对有关事件与现象进行求证或评论,或鉴别真伪,或评判事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通讯》2012,(11):64-64
据《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报道,媒体分析组织4thestate在对美国主流报纸的头版新闻以及突发事件头条记者调查分析称,几乎所有撰写新闻故事的记者都是白人。调查发现,头版关于大选的文章中.93%由白人记者撰写,而亚裔记者所写新闻比例为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