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烽火四起,杀声遍野,一群不到500人的败将残兵狼狈不堪地来到了华容道,正当他们以为危险已经过去的时候,一个骑着火红骏马红脸长须的将军领着一队刀斧手突然横到那队伍跟前,只见一个气概不凡的败军首领走上前来与红脸将军窃窃私语几句,那将军犹豫片刻便让出道来……这便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精彩情节。赤壁一战,曹操的83万“雄师”灰飞烟灭,他率领残部又在路上遭遇吴蜀各路大军的堵截,到了华容道,伤老病残已不足500人,且其中大多是文官,关羽想捉想杀曹操可说是易如反掌,可关羽究竟为什么要放走他呢?有些人或许会说,演义上…  相似文献   

2.
这篇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运用历史颠覆法。在历史上 ,关羽、刘备、诸葛亮分别是忠义、仁爱、智慧的化身 ,是千百年来人们崇拜的偶像 ;但《华容道事件的真相》这篇小说却一反传统 ,把他们刻画成了徇私枉法、政治投机的蠹虫和骗子 ,从而使旧题材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是因为关羽在落难的时候 ,曹操给他的“福利待遇不错”。得了人家一点好处 ,竟连国家的利益都可以出卖 ,这哪里还有半点忠义 ?关羽如此玩忽职守 ,可刘备“只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就屁事也没有了”。其中的“猫腻”是“若关羽一刀结果了那厮的性命”,…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以两大战役为转折点,为刘蜀集团的兴衰历程勾画出一条"马鞍型"生命曲线.<三国演义>的布局特点在于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人物线索贯穿全篇,突出表现一个态势、两次转折和三大阶段,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结构艺术之美;情节因素与非情节因素的交织,"断"与"连"的更替,显示出一种灵动而巧妙的结构艺术之美.这体现出作者较为进步的历史观、值得称道的美学思想和精湛深邃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玉玺传>是明末清初一部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弹词.现存有乾隆元年至二十年间的抄本.这部抄本是根据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情节演绎而来.这部弹词在关羽形象的塑造上,除了依据历史和小说中的战将故事,也加入了人情和神话的叙事.  相似文献   

5.
以赤壁之战为例,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巧妙地改变了描写的侧重点,在战争的细节描写上轻吴重蜀,把赤壁之战的大部分功劳归给刘备君臣,从而贬低了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吴军.从情节上看,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的赤壁一战中,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蜀军的主要情节描写有舌战群儒等六处,而对吴军的主要情节描写只有群英会等三处.  相似文献   

6.
小尘土 《语文新圃》2008,(10):38-39
汉语的难学难懂,堪称世界之最.我也算是个语文教员,还是越学越胡涂.   比如古汉语中有所谓使动用法,<三国演义>说"降曹",意思是投降曹操,也能解为"让曹操投降",因为<汉书>里的"降武",语意就是让苏武投降.古文说"食之",翻译成现代白话是"吃了它",但译成"给它吃""让它吃"都通,同一词语能代表相反的两种意思.只有看上下文才能理解.……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是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被迫败走华容道,遇到诸葛亮的三路伏兵。关羽为报恩,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的故事。可是,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怎么会料不到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关羽因为昔日之情会放  相似文献   

8.
华容道事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关大人以私废公,放走了曹先生。这件事使关将军的历史威信相对减色不少。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关羽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没同意,不愿意端曹操这个单位的铁饭碗。他听说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便…  相似文献   

9.
人在江湖     
公元261年,建安二十六年,发生了所谓的“华容道事件”。那当儿,关公以私废公,违抗诸葛亮指令,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时值刘备、曹操、孙权诸公争霸天下,闹得你死我活一般。关公此举,如放虎归山,罪该万死。幸亏刘备为其求情,才免于一死。不过自此关公名誉扫地,威信大减。如今,其虽长眠,但冤魂未去,不得安息。  相似文献   

10.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 ,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 ,刘备那个单位暂时停产了 ,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 ,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 ,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 ,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听说大哥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 ,便寻了去。曹操和关羽就这么点关系 ,关羽就硬敢在华容道上随便放人 ?这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范畴。刘备实在应该让审计部门查一查关先生的帐目 ,关羽到底…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十分狡猾的奸雄,关羽为报答曹操,在华容道上将曹操捉住,又放走了,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种滑块游戏,名叫“华容道”,如图1,其中,最大的方块代表曹操;五个长方块代表蜀汉的“五虎上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四个小方块代表四  相似文献   

12.
论宽容     
<正>《格言联璧》中提及:"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一颗宽厚之心,足以化十面埋伏为高山流水,化胸难容人为心渡扁舟,化刻薄压抑为和谐从容,总之,宽容有时就好像一团火焰,能照亮黑暗。《三国演义》中记载了曹操因为爱才,所以宽容地接纳了关羽,尽管他"只降汉不降曹",并且一有刘备的消息便会离开,曹操为了拉拢关羽,还不断赐其金银宝马;此等恩情,使得忠心耿耿的关羽亦愿为他斩颜良、文丑,败走华容道时还给予了曹操一条生路……宽容,利己利人,亦难怪孔子将"忠恕之道"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领兵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兵北上,攻取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改)写(翻)译本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本文聚焦其中的关羽形象,探讨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指出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以"情"取代"志",以对既逝美好事物的感叹取代对未来理想的追求.而结合对日本古典文学的深入考察可知,其根源是日本文学的表现悲美传统.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好书不仅可以使人聪慧,还可以陶冶情操.在书的世界里,演绎着大千世界数不尽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人生百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 翻开<三国演义>,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分天下",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刀光剑影的兵马交战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这些故事,有让你为之捏一把汗的,有让你拍案叫绝的,也有让你扼腕叹息的……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说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体会古代英雄人物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之道,是我读<三国演义>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活动说明 学生小学学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初高中将要学习<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群英会蒋干中计><杨修之死>和杜牧的<赤壁>诗等,涉及三国的文学作品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许多京剧剧目也取材于三国,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如成语、歇后语、俗语也出自三国故事.可见<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使用的是语文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95回"武侯弹琴退仲达".教完本课后,学生不可能对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三国演义>有较全面的了解,于是我们推荐学生广泛阅读<三国演义>,通过上网阅读,下载有关三国资料,请教家长、老师等方式,获得更多有关三国的知识.于是,以这篇课文为一个点引发开去,设计了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畅游三国城".  相似文献   

18.
放虎归山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想在混乱中夺取天下的刘奋,因无立足之地,到处奔波,经常寄人篱下。公元194年,做了徐州牧的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们知道刘备不是个平常人,提醒曹操戒备他,刘备度日如年。不久,淮南军阀袁术率军开往河北,与袁绍结成兄弟联盟。刘备觉得这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就对曹操说要在半路上截击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让他带领5万人马前往徐州袭击袁术。刘备立即率军出发了。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昱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们就建议杀掉他,丞相没听。现…  相似文献   

19.
曹操致刘备:今晚我请你吃饭,餐后水果是打过农药的青梅,你敢吃吗?(敢吃就是英雄。)周瑜致曹操:恭请曹丞相参加今晚江上的焰火聚会。(就不信烧不死你。)关羽致曹操:今天我就走,你给我的都还给你。(哼,想得倒美。)貂蝉致吕布:今晚凤仪亭约会,共进烛光晚餐好吗?(老董等着揍你呢。)  相似文献   

20.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因为人们的喜爱,伴随着名著<三国演义>,出现了太多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喝酒--不怕睑红""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不都是那些"替古人担忧"的<三国>迷创编的吗?前人能编,我的学生(正在读<三国>)就不能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