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与编辑出版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兴趣、动机、情绪及能力、认识水平、层次结构和变化规律与认识过程的抽象概括。编辑读者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深化对读者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编辑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在提高读者上下功夫;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2.
自主式阅读,也可称之"自然阅读"或"感受式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较多先入之见、外部干预地阅读;阅读的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词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意识,是一种阅读的习惯,一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和办法。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可以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清晰敏捷与深刻条理的程度,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以下几种阅读意识,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题的答题效率至关重要。一、立足文本意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出版时代,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读者审美心理呈现出个性化审美需要、瞬时性审美体验、多元化审美价值取向等新特点。对手机读者进行审美心理分析与研究,是实现手机阅读业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为较高层次上的读者提供的阅读导向服务工作,也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其教育功能的主要渠道。为此,读者应不断增强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图书馆应开展专业导读,提高专业素养;辅导阅读内容,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通俗小说之所以深深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审美心理流向契合,能够带给读者心理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通俗小说情节的传奇性、生动性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通俗小说语言的传神与生动带给读者思维狂欢;通俗小说情感、题材的丰富多样带给读者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7.
高芳 《语文天地》2013,(7):64-65
所谓阅读的主体意识,就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主动阅读的意识,是自主支配阅读权的意识。主体意识愈强,自主阅读的能动性就愈大,个性化阅读才会彰显。然而,应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只是被动地阅读。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呢?一、唤醒阅读需求意识阅读需求是读者在阅读时想要达到的目的要求,是知识、思想、情感、审美上的阅读需要。它是一个人阅读的动力,阅读的需求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 蕴藏于古典小说、戏曲作品中的强烈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而自觉地阅读作品,而文学作品美感特征和实用属性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又使读者在审美的快感中积淀了功利实用的因子。 较之于功利实用的目的,为了满足精神享受而自觉地说读小说、戏曲作品的读者显然要多得多。尽管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许多作品是由国史正纲演变,衍化而来的,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读者与作者双方信息交换和双向互动的过程,根据尧斯的文学接受理论,伴随着读者的阅读过程,文本会经历一种再创造,成为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真正审美对象。而在此过程中,读者充当着与作者同等重要的角色。因此,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输出,而是文本主体和客体的双向互动。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初中生的英语水平无疑是事半功倍之举。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78):13-14
阅读是读者与笔者的心灵对话,它会使心灵得到宁静,思想得到涤荡,人格得到升华。当前小学生面临着阅读意识不积极、阅读习惯不合理、阅读价值认识不够等问题。这主要是由将课外书视为闲书、读书的功利性强等原因造成。而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有发展语言能力、领悟力和创造力、阅读潜能、倾听能力、开阔视野等重要性,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有训练读书用眼、训练阅读时用心思考和做记录等重要性。指出我们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策略有借助优秀的书籍启发学生;提供阅读场地,渲染阅读气氛;掌握阅读方法技能,培养阅读习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全员参与;施行阅读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意义在现实和读者的不断阅读和解释中被创造出来。鲁迅思想及其传述思想情感的语言符号已成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独特性与丰富性的证明。阅读鲁迅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语言的和历史的意义还原,更需要有精神灵魂的撞击和生存意义的拷问,并在“撞击”与“拷问”中实现思想的去蔽和生命的自觉,在尽可能真实理解鲁迅的前提下,能大胆而真诚地直面自我的现实和人生,在“鲁迅与自我”的双面审视里实现阅读的意义循环,读鲁迅即读自我和现实,在阅读人生和现实中阅读鲁迅,又在阅读鲁迅中理解自我和现实。接近鲁迅思想和文学的最便捷而恰当的方…  相似文献   

12.
反腐文学里青天意识的出现是对人治传统的延续,它满足了人们对清官的期盼,符合读者的审美习惯,鼓舞了反腐斗争的进行。但过分宣扬青天意识是社会民主的倒退,是向人治思想的回归,延误了法制化的进程,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反腐文学应该正视青天意识,用法治意识来弥补青天意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鲁迅、茅盾等既是一代大文豪 ,又是出色的编辑出版家 ,他们的双重角色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从强烈的主体意识、无私的园地开放意识、完美无憾的精品意识、热枕的读者关怀意识和全心全意的作者服务意识分析了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位置"的问卷调查,实质上是围绕着"鲁迅与我"的经典阅读关系展开的。当代大学生"浅层次"经典阅读现象的普遍,暴露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某些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人文素养理性的是非认知与实际的阅读经验存在明显的矛盾,除了自主经典阅读习惯的缺位和方法的缺陷之外,经典阅读兴趣"深层次"缺失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需要的错位,更值得教育界深思。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就是消费者。因此,作文时应虑及读者的阅读心理,尊重读者的阅读需要与审美感受,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接受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被读者接受,从而实现译文的价值,因此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必须考虑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生活经历等因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与其译文精湛的翻译技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接受理论视角解读其译文的词汇和修辞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古典诗歌的诵读、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需要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支撑的,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贯穿于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之中。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职高学生存在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一是阅读面窄量小,学生的阅读对象多以娱乐杂志、游戏刊物、“口袋”言情小说、怪异武侠小说、卡通画为主,基本没有接触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书籍;二是阅读层次较低,在阅读中,学生偏重娱乐性、故事性,缺少更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与审美领悟。  相似文献   

19.
图书、读者、审美情境共同构成了阅读审美要素。图书中蕴含的知识和信息表征着大千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美;读者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共同构成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图书馆员通过宣传、科学的书目编排和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图书的审美功能和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好素材,判断好题旨、要求,再通过组合、归纳及构思,利用准确、真实或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为能够完成一篇合格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文”,高中生更应具备读者意识,在写作中要强化读者意识,不断提升写作技巧。从审美的形式来看,文学作品的诞生实质上是创作者与读者共谋的结果。将读者审美需求融入到创作者的思维中,更能够将作品回归大众常情,让读者得以接受。高中生对读者意识的自觉及对所处环境下对读者审美心理的分析,不仅能够丰富作文的可读性、审美性及大众性,还能够为作文创新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