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析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了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如何将德国1525年农民战争和1848年革命进行纵向历史比较,从而把对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与对现实的研究联系起来,为现实斗争提供历史经验;以及如何将马丁·路德和托马斯·闵采尔两个历史人物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同党派首脑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反映出其所代表党派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2.
《德国农民战争》是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重要论著。恩格斯在论著中分析了农民阶级的概念、特征,阐发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恩格斯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德国农民阶级的欲望、摇摆与分散等属性。恩格斯的农民战争观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形成的。深入分析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农民战争观,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写作《德国农民战争》的目的和背景入手,力图细致地揭示恩格斯在这本书中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尤其是与戚美尔曼的观点之不同处;分析了恩格斯在世时此书多次再版的原因;并从恩格斯未发表的多篇遗稿、札记中归纳出了恩格斯准备对《德国农民战争》做哪些重大修改(指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年恩格斯发表了《德国农民战争》。这部伟大的著作分析和研究了十六世纪初期在德国暴发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总结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恩格斯认为“把伟大的农民战争中那些笨拙的,但却顽强而坚韧的形象重新展示于德国人民之前,是很合时宜的。”今天,重新学习这部巨著,对于我们识别革命派和投降派,评论《水浒》,反修防修,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884年底,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v.Engels)撰写了《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并计划以此作为他1850年的著作《德国农民战争》的修订版引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恩格斯最终未能实现《德国农民战争》修订版的出版,引言也草创未就。虽然恩格斯没能完成《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的最后定稿,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成为一篇经典的传世之作。因为该文对核心观点的分析和论述是精辟、完整而有力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的观点和方法,从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角度,对《蒙古秘史》和《古代社会》的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粗略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蒙古秘史》的历史内容和哲学价值。这对于拓展蒙古学的研究领域,深化秘史学的实际内容,探索蒙哲史的新课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的总体。”作文教学作为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当然不是彼此孤立、彼此隔绝的。它自身按其固有的规律无限发展着,它与外界其他事物普遍联系着。作文教学发展的全部历史完全证实这一点。因此,我们要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纵的方面看,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年段之间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相似文献   

8.
16世纪初的西方历史著述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和《佛罗伦萨史》、弗兰西斯科·圭恰迪尼的《意大利史》和《格言与反思》等论著相继问世,西方史家在分析这一特殊现象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之与意大利战争联系起来,认为这场几乎影响整个西欧的持久战争促成了欧洲政治意识形态的嬗变,反映出他们对意大利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对那个时代的"新政治"的见解,他们被称为"1494年一代人"。意大利战争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显而易见,他们的著作也为意大利战争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历史见解。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横向比较即对同一历史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的比较。如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比较。相同点:从背景看,都是因为政治上的分裂割据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后有了长足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从统一的方式看,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完成的,在统一进程中,都由一个核心人物,德国是俾斯麦,意大利是加富尔。不同点:从统一的方式看,德意志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而意大利除了主要由撒丁王国领导统一运动外,加里波第领导志愿军通过自下而上的…  相似文献   

11.
概述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中宣布: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在马克思逝世的次年,也就是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说:“《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统一于物质。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存在过程。对事物存在过程的认识,则在于对其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的认识,恩格斯指出:“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它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10页)为科学认识相对独立物质整体提供了科学的导向。如何把意识这一“实在”从世界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笔者曾试拟“初探”、“再探”已分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恩格斯于1851年8月至1852年9月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有关德国革命的19篇文章组成的一部著作。这19篇文章从1851年10月25日到1852年10月23日陆续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当时的署名是卡尔·马克思,直到1913年人们才知道原作者是恩格斯。1896年马克思的女儿伊琳娜·马克思—艾威林把这些论文汇集成书,并在每篇文章上加上了标题,同时将恩格斯在1852年12月22日发表的《最近的科伦案件》一文增补进去,共为20章,在伦敦以英文单行本出版。恩格斯这一著作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分析革命事件的光辉范例,书中详细地分析了1848—1849年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从《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到晚年给布洛赫等人的书信中,对历史唯物论的阶段与国家学说、历史规律性问题和意识形态诸形式和反作用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从《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到晚年给布洛赫等人的书信中,对历史唯物论的阶段与国家学说、历史规律性问题和意识形态诸形式和反作用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从历史发展的整个链条中发掘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历史现象的意义——它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巨人传》中的战争叙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与作者拉伯雷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时代历史记忆有着全面而紧密的联系。本文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指导,从军事战略、战争指挥和军队素养三方面,分析和类比《巨人传》中的列尔内国和巨人国以及百年战争中的法国的战争表现,发掘并梳理小说中的战争叙事与百年战争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把握作者的人文主义战争观。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晚年”并不指明一个精确的时段。国内外学者大凡都是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恩格斯晚年起始的。笔者试图将他的晚年向前推移几年即确定从马克思逝世开始,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理论研究范围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尽管恩格斯后来谈到《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是到现在为止他所知道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详细的表述,然而,事实上我们认为最能显露他对唯物史观研究的特色的地方却是在他的《费尔巴哈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几封书信等论著中。这些论著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历史辩证法。于是确定这一时期为他的晚年,更便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表述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因此,“恩格斯晚年”这一提法不纯是时间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讲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全部哲学都终结了是不符合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不仅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产生了很多流派的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1878年,《反杜林论》第一次出版。恩格斯在书中这样表述了唯物史观的结论:“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到了188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中,恩格斯把这个结论修改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杜林论》第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