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前松 《教育》2010,(2):54-5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由三个"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总结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念,这里,我想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念发展及实践借鉴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一、形成更先进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赵天科 《课外阅读》2011,(11):121-121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三种不同角色的“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也就是对“人”的管理。今天,就学校校长对教师怎样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所涉及到的三个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因此,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作为对以人为本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和谐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要做好学校管理,得需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涉及到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它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其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必须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人和”环境,激发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建设良性发展,其中,校长在推进学校“人和”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素质,用人艺术、处人待事等都对推进学校“人和”环境建设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明白的道理,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管理的口号,还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检验管理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动力和核心都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体系,即"人-人-人"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学着做一个会赏识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即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教职工的管理来实现的。一般情况是:校长管理教职工,教职工管理学生,即校长——教职工——学生。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中,学校管理行为作用的重心是人,学校管理对象的情感性,决定了校长管理行为的情感性。所以,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教师,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不是物,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可以让教师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教师的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一、现代学校呼唤“人性化”管理学校管理需要“人性化”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人性化”,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本"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课程改革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所涉及的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三个方面,是一个"人——人——人"的构成体系。所以,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倡导"念人之善、扬人之长、谅人之难、帮人之需"的人本思想,在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上,提倡"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知人善用原则,根据每一位教职工的个性特点去安排工作,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人与人的管理系统。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4.
提及学校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一般情况是:校长管理教职工,教职工管理学生,这需要一定规章制度去约束。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明白的道理,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管理的口号,还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检验管理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动力和核心都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体系,即“人-人-人”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学着做一个会赏识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6.
胡小曼 《文教资料》2011,(17):125-126
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人,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共同构成,所以必须激发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在社会快速发展发展的今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也造成很多心理问题。学校党组织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方式,给力教师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师在校领导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其构成的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该管理系统是由"人→人→人"。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归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的管理理念及其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因此,作为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下去。我校主要通过三驾马车助推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者的对象直接是教职员工、是"人"的管理,作为管理"人"的学校管理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划策略,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管理当中,最大化的调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的整体教学水平。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其管理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新课改对课程的影响超出了校长素质范畴,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教育决定其兴衰,这是决策者和普通老百姓早就形成的共识,这无须多讨论,否则国家怎会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应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着力于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业务能力,发挥好学校的服务功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作好人才储备。现笔者就当前学校管理谈一谈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树伶 《成人教育》2005,(11):20-21
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由组织中的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要素组成。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应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尊重、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也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情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