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该仪器经国家举重队、国家田径队等全国8省20多个单位的使用证明,它适用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软组织损伤、体育健美等领域。该仪器刺激波形、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随意可调,可单、双路操作,有灯光、数字显示和安全保险装置。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训练实践证明,电刺激技术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方法。然而,国内一直没有竞技体育所需的电刺激训练仪器。研制我国自己的运动电刺激训练仪,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力量训练和肌肉恢复提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该仪器经国家举重队、国家田径队等全国8省20多个单位的使用证明,它适用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软组织损伤、体育健美等领域。该仪器刺激波形、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随意可调,可单、双路操作,有灯光、数字显示和安全保险装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我院研制的“T90-1型电脑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先后在国家举重队、女子竞走队、田径队及第四军医大学等进行了应用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强度运动过程中的肌肉疼痛,以及拉伤后的硬结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表明 ,电刺激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力量。本研究旨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 ,观察其柔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力量 ,亦可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综合效果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刺激方法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对柔韧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及电刺激对柔韧性的影响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究其生物控制论实质是在一个瞬间或一段时间内局部地或全部地截断人体运动行为控制网络系统的反馈通道,然后,在发挥出超常运动行为能力的新条件下重新接续或重新建立反馈控制通道的过程。训练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这就给了人体系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其自繁殖、自组织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把基础运动能力全面地提高一个等级,即建立新的体内环境稳态,使新的反馈控制链被接续起来以后再度保持适当的信息转移函数,从而保证新的动作稳定性。从理论分析出发,我们应用对于神经-肌肉反射环施行直接电刺激的技术方法在具有一定业余运动训练史的体育系学生中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关于电刺激物插入人体运动行为控制链的方式、路径以及电刺激物本身的波形、强度、频率、调制方式等方面特点的认识和关于电刺激所引起的阶跃响应与后效的观察结果,并对浙江省若干运动队专业队员进行电刺激辅助运动训练的实验验证,从而确认上述实验结果,以便在此基础上应用经过改造的电子生物反馈方法最终建立运动训练的外部电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力量训练与杠铃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对比实验法 ,将 18名大学生按配对法均衡地分为股四头肌电刺激组 (实验组 )与负杠铃下蹲组 (对照组 )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股四头肌的伸膝肌力矩 (P<0 .0 1) ,提高下肢蹬伸动作的爆发力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环节的动作力量和爆发力水平方面 ,可达到与杠铃下蹲整体用力训练一样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电刺激方法训练肌肉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刺激是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教练员对电刺激及在肌肉力量训练中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1.电刺激训练肌肉力量的效果;2.电刺激提高肌肉力量的机制;3.电刺激训练方案;4.未来的研究。本文旨在为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士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0.
肌肉电刺激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电刺激技术在国内也引起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实验证明,肌肉电刺激对力量素质相关密切的某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能有效地增强肌力并有良好训练效果,但应和其他力量练习相结合,使肌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赛艇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对浙江女子赛艇队的6名队员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验研究,其中3人以治疗腰肌劳损为主要目的,另3人以发展背阔肌力量为目的。经与同期进行正常训练不接受电刺激的对照组8人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效果皆优于对照组,且腰肌劳损组的平均最大卧拉力增长大于背阔肌组。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局部定位问题、刺激效果的生物力学评价问题和建立电子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旨在研究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物理基础。研制的NMES-168型力量训练仪在结构和功能上更适合运动训练,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内源性保护物质活力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和训练加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后两组分别进行耐力训练8周和训练加穴位电刺激预处理8周,取穴相当于人体的内关和足三里穴.分别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和分光光度计法观测心肌组织中CAT、SOD和5'-NT的活力水平.结果:心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安静对照组肌纤维和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训练对照组可见线粒体局部损伤;训练加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线粒体无明显异常.SOD和5'-NT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安静值较低,采用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则活性水平有增高趋势.CAT则在训练后下降(p<0.05),采用穴位电刺激预处理活性水平有所增高.结论: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可通过激活心肌组织中内源性保护物质活力水平、减轻大负荷训练对心肌结构的损害来保护心肌组织,预防超负荷训练引起的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刺激训练前后力量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前臂屈肌群的最大等长力量、一般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和探讨了电刺激训练前臂屈肌群对其伸肌力量的作用,为科学地应用电刺激训练法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15名运动员进行了电刺激增长肌肉力量的观察与实验。看出: 在训练之后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25.6%,训练之前(非训练日)进行电刺激肌肉力量增长8.1%,对照组只增长6%。训练(疲劳)加电刺激的效果较好。在肌肉力量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弹跳、速度提高也较多,运动技术也有改进,相应的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我们观察的条件下看出:电刺激促使肌力增长的时间与仃止刺激后肌力消退的时间大体相等。多数受试运动员反映,经过电刺激后体力恢复较好。我们认为训练后进行电刺激,对局(?)肌肉来说是个大运动量训练,对整体来说又是个恢复手段。此法既是训练手段,也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刺激技术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电刺激训练,以探讨电刺激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及鞭腿的影响。30名男性散打运动员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和实验组(1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正常的散打训练计划,实验组另附加每天1小时电刺激,共10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对照组p<0.05;实验组屈p<0.01,伸p<0.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1,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01)。实验组所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屈p<0.05,伸p<0.01,深蹲p<0.05,后鞭腿力量p<0.05,终速度p<0.05,15秒连击p<0.01)。结论:电刺激训练能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力量,改善鞭腿效果,建议在散打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电刺激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电刺激研究现状:1)电刺激活化运动单位的顺序;2)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3)电刺激疗伤和肌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疼痛,运动疗法以及肌肉电刺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PFPS人群的疼痛及功能,但关于其是否能够改善下肢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旨在探讨6周的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以及单纯肌力训练对PFPS人群单腿下蹲动作生物力学和肌肉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S受试者,随机分为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EMS)组和单纯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组。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 AKP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单腿下蹲时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确定组别与时间对单腿下蹲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6周干预训练后,两组单腿下蹲时的VAS评分、髋关节最大内旋角、髋关节最大外展力矩、膝关节最大外展角、膝关节三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及含量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为抗阻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名健康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抗阻训练组(CREG,n=8),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组(HYBG,n=8),所有受试者均完成10组每组包括10次膝关节屈伸的练习,组间间歇时间为60秒,负荷约为65%IRM。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 h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GH、IGF-1、NE及LA的浓度。结果:与CREG比较,HY-BG受试者血浆GH水平在训练后即刻至60min显著高于CREG(P<0.01,P<0.05,P<0.05,P<0.05);HYBG受试者血乳酸水平从训练后15 min至30 min显著高于CREG(P<0.05,P<0.05);而血浆IGF-1水平与NE水平的变化趋势,HYBG和CREG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抗阻训练结合电刺激对GH和LA的影响比单纯抗阻训练更明显,且不会诱导较强的交感神经活动。这种训练手段提高肌肉力量及含量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GH分泌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