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健 《新闻记者》2005,(3):69-69
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系列报道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报道方式,对某个新闻事件或主题,经过精心策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如何增强系列报道的可听性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余正华 《新闻窗》2011,(4):63-64
一、广播新闻的分类目前,可以见到的对广播新闻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将广播新闻节目的"特有报道形式"分为:一、现场直播,又称实况直播、现场转播。二、记录报道,包括口播新闻,录像录音报道。三、系列报道。四、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3.
李静 《中国广播》2012,(9):23-26
新闻竞争加剧使广播新闻品质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之声"走转改"系列报道之"倾听贵州"、"倾听新疆"为例,提炼、归纳该系列报道的先进经验,认为其成功之道就在于遵循广播新闻生产和声音传播规律,在叙事策略上立足声音特质,注重题材选择与驾驭、重新定位报道者的叙事角色、运用独具广播特色的多种叙事方法、选择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将该叙事策略定格成为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准则,广播新闻品质提升就有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系列报道有两种:一种是围绕一个问题,以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展开系列报道。另一种在同一系列中每篇报道的体裁、形式、篇幅大小都相同.作者始终是固定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前者往往需要较大的运作背景,其题材应是“重”、“大”、“热”。后者多为记者自己选题.只要在题材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看似轻、小、冷的题材出能够写出颇具影响力的系列报道。新闻报道强调新、短、快。但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一事一报的短新闻难以胜任,而系列报道却能发挥重磅炸弹的威力。特别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以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5.
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盐城新闻》和城市·公共频道的《城市发现》栏目,近年来在政经新闻和民生新闻如何既有效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又不过多过滥报道会议消息和领导活动消息方面作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尤其是在做好大型行进式系列报道方面作了反复的实践与总结。实践证明,做好大型行进式系列报道,重在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广播电台狠抓节目创优,取得一些成绩。2001年.有9件新闻类稿件获省级以上奖。其中,专题报道《“天然的侏罗纪公园”—禄丰》获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节目三等奖;系列报道《开局之年看落实》、节目编排2001年7月1日的《全州新闻联播》分别获2001年度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广播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牟定乡企  相似文献   

7.
系列报道应有科学规范彭朝丞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通讯社组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捧读着那一件件参评作品,深深感到“系列报道”奖项的增设,确实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促使新闻机构不断探索革新,传统广播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尝试融合传播。河南新闻广播策划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以多平台分发传播、口语化记录表达、互动式创新呈现,"深耕"以人为本的新语态和报道视角,深挖带着温度的好故事。笔者认为,这组报道是广播新闻融合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时政新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会议新闻、成就报道、政策解读等中规中矩的宏观报道,更因为它们贴着"枯燥"、"单调"、"乏味"、"空洞"的标签而让观众敬而远之。近期,襄阳广播电视台电视时政新闻栏目《襄阳新闻》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春天里》,以其生动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表达方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正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现象,组织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系列报道,已然成为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一大亮点。这种报道手法彰显了各路媒体在系列报道策划上增强建设意识、整合报道资源、推进题材创新以及强化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等诸多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然而做好系列报道必须重视新闻的策划和组织,高明的策划是系列报道成功的核心。策划是核心2013年,太原晚报成功地推出了一组系列报  相似文献   

12.
10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曾是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通过评选工作的实践,不仅使自己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也引起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一、系列报道奖项的设立反映了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不难发现,在近些年来新闻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一簇簇耀人眼目的鲜花,那就是系列报道。在新闻界,广播、电视和报纸,都竞相运用这种报道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报道人们共同关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获得北京新闻奖的系列报道《农村垃圾该去哪?》创作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关于区县级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选题、采访、制作和评论等环节做出有本土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深度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广播》2006,(5):I0004-I0004
8月16日,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河北电台高级编辑王喜民获得第七届长江奖,成为我省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新闻工作者。王喜民多年来坚持深入采访一线,写下大量优秀新闻作品。《青藏铁路千里行》、《重走长征路》、《青藏高原万里行》等多部实地采写的大型系列报道感动了广大听众,他所采写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等大奖。  相似文献   

15.
申启武 《新闻世界》2003,(12):19-19,18
广播新闻种类繁多。它包括动态新闻、典型报道、综合消息、新闻述评、新闻特写和深度报道等类型。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种类的新闻体裁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特点和要求。但在广播新闻中它们又具有广播新闻共同的运行规则和操作规律。下面,笔者试图就广播新闻共同的运行规则和操作规律谈一谈如何创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系列报道的思考与心得武志戎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都竞相运用系列报道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大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自80年代末以来,多次采用了系列报...  相似文献   

17.
扩大新闻信息量,是在报纸扩版、电视增开频道的同时,人们对广播新闻改革的一致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突破以往模式,率先走资源整合之路,在扩大广播新闻信息量方面,独树一帜。这档力求按新闻规律运作的全新栏目,既是广播新闻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又体现了广播新闻的发展趋势。一、与晚报联合,走新闻资源整合之路由于新闻渠道狭窄、报道内容单一,广播新闻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对大量信息流的需求,因而在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与晚报联合,是自己的特点,也是栏目…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所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时效性,现场感等方面的优势胜过任何形式的广播报道,它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  相似文献   

19.
芮玲玲 《新闻世界》2013,(10):20-22
系列报道是新闻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别是在经济类新闻中,系列报道因具有形式多样、气势恢宏、内容厚重等鲜明特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全方位的全景发布新闻事实,所以常常被采用。因为在采访环节、撰写环节、编辑环节做足文章,灵活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宣城日报社的经济新闻系列报道,一改以往经济新闻在人们脑海中即是计划报表的固定模式,不仅鲜活,生动;也可读,耐看。  相似文献   

20.
近年逐渐形成风格的经济新闻系列报道,在策划上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现象,组织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报道。"中国新闻奖"获奖经济新闻系列报道,不仅表现出了我国现阶段经济新闻系列报道注重把握报道时机、引导经济发展、突出人文关怀的策划特点,而且彰显了我国经济新闻系列报道策划上增强建设意识、整合报道资源、推进题材创新以及强化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等诸多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