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属于文化商品,是商品就要投资动作,就要通过市场盈利以维持报社运转和发展,否则就要失去存在的可能——如果说前两年,广播电视报的同仁还在为“带电不带电”、“市场不市场”、“报性变不变”等问题探讨和争论,那么在今天,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报人都清楚,市场的认可才是广播电视报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的三个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广播新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在内容,形式和机制上下断创新,丰富其内容,更新其形式,才可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使广播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在群雄并起的媒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朱浙青  方伟军 《中国广播》2004,(6):59-59,64
今天的中国传媒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昔日辉煌的广播逐渐变得“弱小”,因为本来属于广播广告的市场蛋糕在被抢吃。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市场的重新排位,广播的市场经历了一次次空间的“出让”。广播广告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坚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在全台干部职工中树立做强厦门广播事业的信心,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优势,拓展生存空间,走进了新天地。今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结合我台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广播发展的有关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广播的生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广播是局限的,广播又是不可取代的,广播文艺要生存,就应把“蛋糕”做大,延伸广播文艺市场,就能让广播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广播在我国的传媒史上曾辉煌一时。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广播的听众锐减,广播逐步由“一枝独秀”转为“弱势”媒体。当时就曾有人预言:广播媒体即将消亡。虽然,现在这个预言并未完全应验,广播依旧存在并获得了发展。但是,传统媒体、新媒体群雄并起,尤其是后者突飞猛进,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广播确乎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四大媒体的角逐中,广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产业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下,直面营销时代成了中国广播媒体无可逃避的选择。本文试从广播传统思维的再认识入手,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争取更多的受众和广告。“注意力”不等于“眼球”——广播有自己的时代使命以往的传播特性研究对广播多侧重于“信息传递极其迅速”、“受众面广”、“携带方便”、“渗透性强”等中性描述。这些对并非广播所独有特征的总结有悖于市场营销学中的CI(企业形象识别)理论,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必须具有独特性。21世…  相似文献   

10.
彭国凌 《视听界》2012,(1):71-72
正当广播以“弱势媒体强势竞争”的态势顽强跻身于“险恶”的媒体市场时,数字广播随着新技术的研发巳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绝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改良,而是对传统广播的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的新型广播。  相似文献   

11.
广播作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学习、娱乐休闲、捕捉时尚的重要媒体渠道,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其终端载体早已从传统的半导体收音机扩展到移动空间中形形色色的产品,诸如MP3、MP4、手机、电脑、车载收音机等,新的广播载体随时满足人们不同的收听需要。鲜活的资讯、富有感染力的交流互动、对视觉等系统的弱干扰性、机动便携都是广播媒体难以替代的强大优势。随着广播技术的时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广电传媒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广播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上一斯的“特别策划”栏目中,我们着重介绍了广播打破传统的线性收听方式,与其他新兴媒体结合进行的“你听的 听你的”互动方式形态的尝试。为适应广播新形态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广播新载体的思考和再认识:先进的广播技术应用为广播做了怎样的技术储备?广播终端产业如何适应广播发展的新形态?广播新形态又将给广播终端产业带来哪些新的赢利点呢?本栏目邀请研究广播的有关学者、收听广播的青年学生和生产广播终端产品的代表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要探讨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必须对广播新闻稿进行分析;换句话说,只有弄清广播新闻稿的信息量,才有助于弄清广播新闻的信息量。一、层次分析法古代学者王夫之在《周易外传·易系辞下传》中指出,凡文章均有“言”、“象”、“意”、“道”几层意思。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广播新闻稿是一个多层次的传输系统,新闻信息在广播新闻稿的传输系统中也有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我国内地建立第一家广播网站以后,至今已有31个省级电台建起了自己的广播同站,它标志着中国的网络广播开辟了新纪元。然而,这从多的网站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它们与传统的广播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广播受众的关注,也受到了广播业内人士的重视。本对全国内地广播网站的“三种形式”“九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四个方面的宏观趋势”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正在致力办好广播网站的网行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广播市场的复苏,各地广播媒体在广电总局“2003广播发展年”、“2004年产业化发展年”的政策推动下,扩张势头迅猛,广播广告收入喜人。近两年来,长沙地区相继出现了7个新办频率,集中了14个(频道)频率的广播节目,各频率依托各自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在有限的听众市场上争得自己的份额。  相似文献   

16.
在线广播,又称“网上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广播上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虽然在建立网站和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方面,我国发展较晚,但近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观在线广播给我国广播业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收听范围扩大,可以“越洋过海” 传统广播以电波为媒介,发送的过程深受地形、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收听范围十分有限。在线广播以互联网为媒介,不但快捷,而且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可以覆盖在内,真正实现了无边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陆群 《视听界》2000,(5):52-53
从“媒介经营”的角度看广播,“听众”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认识听众,研究听众,是我们每个“广播人”的基本职责。在日趋走向“网络时代”的今天,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本文拟结合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对近期广播市场的调查成果,就  相似文献   

18.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的变化及“融媒体”理念的全面渗透,广播电台努力尝试运用“微”广播等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融合到工作中,为广播业的发展助力. 广播发展的新特色 (一)内容为王,“类化”细分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通过优化频率分类,细分广播市场,吸纳不同特色的电台主播,为特定的受众量身打造优质栏目,以占据更大的媒体市场份额.下面,笔者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下属分类频率“活力944”和“经典1079”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权威 《新闻传播》2007,(8):66-66,32
广播小说(小说连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广播文艺形式,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有着“万人空巷”的社会影响力,但随着广播事业的推进,这种广播文艺形式在选材、编辑、演播,尤其是节目包装上如何综合反映出“时代性特征”,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