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读书、读好书与会读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览群书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古今名人读书的经验中总结出读者不仅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更要会读书,学以则用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如今,当我想起青少年时代爱读的一些书时,就会下意识地审视起自己,想从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发现自己是怎样被那些书塑造起来的。我相信,我的这个血肉之躯正是当年爱读的书一分一寸地逐渐塑造成型的。有些人说,好书就像一座花园;也有人说,好书是一个宝库。对于我来说,好书的好,在于它给我的是一个难以说得很具体,但又好像手可以摸得到、脚可以踏进去的无比广大深邃的世界。一旦进去了,你的呼吸,你的脉搏的跳动,你看事物的眼光,就渐渐地变了,在你笑的时候你觉得愉快,在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离不开书,一个国家离不开书,全人类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今日的世界不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赞书颂书之言不止千万。一时想起的有这样几则:“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游走于201 2上海书展与美国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之间,指出养成一个爱阅读的习惯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一个人人追新逐利的时代,读经典好书,编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书,才是读书人和出版社应该走的正途.  相似文献   

5.
读好书,把书读好--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把书读好,以提高文化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2):186-187
每一本好书背后,都会有很多故事.<倾听书海:好书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是编辑的故事.从在炮火中孕育的文化工程<新华字典>讲起,其时间跨度为60年,但重点是改革开放30年中出版的好书的故事.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出版"智囊",读后可以让编辑同人从中汲取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7.
名家评书     
出版社每出一部好书,总要在社会上产生反响,尤其是各行各界的专家、学者、名人,他们不仅以喜悦、赞赏、祝贺的心情欢呼好书的出版,而且更以睿智的灼见品书评书,以与读者分享先睹之快——鼓舞着作者、编者、出版者,启迪着选书、购书、爱书人。本刊特设“名家评书” 专栏,集珍聚锦,以飨各界。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4,(11):33-33
一本平庸的书和一本好书之间的差别,或者好书与极优秀的书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编辑过程的直接结果。编辑的指导对保持作者思路的连贯性以及生产高品质的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有经验的编辑的帮助,手稿常常达不到要求,对图书的质量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经过好编辑的指点帮助的图书能真正闪光。  相似文献   

9.
这个故事是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想写的。他叫黄伊,他向我借了两部书的相关档案,一部是《尘埃落定》,一部是《历史的天空》,他说他想写本书,类似“好书的故事”。我知道,他当编辑几十年,编过《红岩》那样的好书,他该是有些心得的。那天还和他谈过一些书事,看他劲头十足兴奋异常。几个月后,看到社报栏朴素的讣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随着"加强版限娱令"的落实,文化类节目在内容风格、节目形态、个性特征上都有所加强。其中,浙江卫视在去年的文化类节目《华少爱读书》《一本书一座城》《中华好故事》基础上,今年新推出成语文化类节目《原来是这样》。同时,曾只在假期播出的《中华好故事》(简称好故事)节目量翻倍。《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主要参赛选手是以95后、00后为主,  相似文献   

11.
实力文化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一本好书》受到广泛关注。实力演员用精湛演技还原书中的人物故事,主创团队用360°环形舞台展现书中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独创的形式是对以往文化类综艺的全新升级,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直观、震撼的另类文学盛宴,而且为文化类综艺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全新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好书使人鼓舞,使人振奋.然而,这样的书,人们通常指的是那些可读性较强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是纯学术性的理论读物,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样的书往往因其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枯燥乏味.可是,在我读了武警广东边防总队政委孙克雄同志的军事理论著作《精兵严治探索》一书后,我确确实实被作者缜密翔实的论述震撼了.我认为,这部书是新时期以来研究治军理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好书大家读     
好书大家读·编者按:福建省图书馆读者陈湘来信向大家推荐一部图书馆学经典著作——刘国钧先生的《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述评》。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马张华教授点评此书,在此一并将来信和点评文章刊出,以飨读者。一部必读的学术经典陈湘(福建省...  相似文献   

14.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名人”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代名词。利用“名人光环”、“名人效应”带动图书的热销,早已成为出版策划人的惯用法宝。名人书热销不减,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与隐患,本文就其一些负面影响作一探讨。一上世纪90年代初,名人书大规模出现。名人书一般分为两类:“出名人书”和“名人出书”。不可否认,名人类书在畅销书中占据不小的份额,然而当下,名人书(名记者、名主持、演艺圈名人、体育明星、某一时期的焦点名人等等相关的书籍)大有“滥”的苗头。尽管曾有媒体断  相似文献   

15.
大凡爱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共同体验:有的书,随意翻翻,便不愿看了;有的书,虽然耐着性子看了,却没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犹如过眼烟云;而有的书,则令人不忍释卷,读过之后,仿佛电脑软件存储信息般永志不忘。方道先生新著《写作思辨》(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思辨》),便是这后一种类型的好书。好书自然是受读者欢迎的。据了解,“思辨”面世之前,出版社担忧销售为难,不料应市仅月余,便销出二千册,很受读者欢迎。此书何以有如此魁力呢?我用眼在阅读中搜求答案,用心来探索这本著作里的奥秘。愈读,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6.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和发表作品的空间,这使得草根的力量达到了极致,继而诞生了草根名人,并逐渐形成了草根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出版界也将草根名人博客书作为名人图书选题出版的新方向。本文对草根名人博客书的出版选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草根名人博客书选题策划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英国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于1996年10月出版了《忧伤与原因:约瑟夫·布罗德斯克文集》(On Grief and Reason:Essays by Joseph Brodsky)一书。布罗德斯克是英国著名诗人,他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布罗德斯克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中,谈到读书问题,其中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的良好情操,因而应读好书,可是对作家说来,不能只读好书,因为他要写文章、写书,在写作前必须与读好书的同时,也阅读糟粕的东西,以去粗取精。布罗德斯克接着说,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即便是好书,也只能有选择地读,不能为读而读,要有所获。在这方  相似文献   

19.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敬人 《中国编辑》2003,(1):14-14,15
一.何为一本好书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的书;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书。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眼光     
正近日读了一本题为《中国好编辑》的好书,是2013年"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的论文结集。有近现代编辑的故事,也有当代编辑的故事;有著名编辑的故事,也有普通编辑的故事。文集讲了编辑的地位、作用、价值和分量,也讲了编辑的品德、素养、学识和功力,给予我很大启发和教育。书中讲得比较多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