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2014,(7)
正刘学柱马陆平:"分数决定一切"的选拔机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由于历史影响和现实原因,"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文化课考试仍是升学以及将来求职的主要通道。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但素质、能力和品德都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最后只好靠考试分数说了算。这直接导致应试教育一如既往地盛行。面对这个现实,家长们怎能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呢?除非这个家长不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不为孩子将来的前途打算。(安  相似文献   

2.
第一,作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每一个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对这个时期都有着多多少少的感受,都能对这个问题说上几句。但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谈虎色变"、说三道四,甚至是横加指责,会武断地下结论,定调子,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不和谐,引发家庭矛盾,更有甚者会引发家庭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年龄小、自律性不强,让家长通过"签字"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和老师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签字"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很有必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虑,而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替身”,让孩子将来为自己争面子、挣大钱。孩子的肩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学琴,但家长认为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有的家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之师。渴望子女成人成才,这早已成为所有家长的最大心愿。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舍得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不能全面掌握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教育时难免缺乏针对性。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着力改变家庭教育的瓶颈以及学校封闭式教育带来的"孤岛"状态,鼓励和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及社区成员从理解到支持,从熟悉学校教育到参与学校教育,努力进行"浸入式"家校联动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项对沪粤两地高三毕业生及家长的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更觉得"压力大",更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稳定的职业。调查发现,有39%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难以立足,另有1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8.
马鸣 《广西教育》2014,(20):26-26
"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每日在孩子作业本上例行"签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近日北京市的昌平城关小学、朝阳白家庄小学、农科院附小、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等部分小学却开始实行家庭作业"家长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但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对此存有异议。(3月23日《北京青年报》)长期以来,"让家长签字"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惯性"。不单是家庭作业,平时的测试卷、成绩单、社会实践表等,  相似文献   

9.
话语幽默 家长座谈会是家园双方平等交流的一种方式,我们幼儿园每学期安排一次,但每次形式千篇一律,都是班主任从头讲到尾,而家长只有听的份,开得不活跃,双方都好像在履行义务。 一次家长会上,我曾向家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干什么?”也许是由于拘谨,也许是年轻父母不知道是说大道理好还是  相似文献   

10.
现在家长们给孩子报很多班的原因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个观念有待纠正。你要孩子在起跑后跑哪个跑道?是400米、800米,还是马拉松?不能所有的跑道都要跑。把孩子时间塞得满满的,这是没有系统规划的行为,因为家长没有明确自己的着力点要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时家长什么事都喜欢包办代替。一天家长来接孩子,保育员对她说:“你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吃饭、大小便、穿衣、脱衣都要人帮忙,他的能力这么差,你们家长也不注意培养,这样的孩子将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家长听了这一番数落,脸色由红变青,最后终于爆发了:“我的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嘛……”双方关系一下子搞僵了。 我认为和家长说话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建议,有的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里的  相似文献   

12.
刘燕芳 《生活教育》2012,(11):74-76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要参加高考就会很紧张,建议家长做到"六不要、六要"。六不要:1.不要胡乱指挥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因此常常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夫妻俩也经常为孩子高考的事吵架,对孩子的学习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伊发玲 《学子》2013,(9):4-5
一、家长何故要送"礼"1.发自肺腑答感恩之意。有的孩子在班上惹是生非、厌学淘气,让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孩子在屡屡犯错中接受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有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个性修养、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有了巨大进步。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感到十分欣喜,并深知孩子的巨大进步与老师的辛勤劳动、精心培育密不可分。故家长感激之情油然而生。2.巧施妙计谋偏爱之意。许多家长都有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的视线"淹没"之顾虑。"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是祖父母的心头肉,是爸妈的掌上明珠,  相似文献   

15.
王国庆 《家长》2014,(7):28-29
正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需要和许多教师打交道,家长要洞悉教师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支持、渴望得到理解的普遍心理,提高和教师进行高效沟通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家长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讲二者都是教育者,但家长一般是"业余选手",教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家长的威信     
陆晓红 《山东教育》2002,(27):47-47
在一次家长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位家长的交谈:“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觉得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叫人生气……”这使我想起一个问题:现代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怎样的威信?怎样树立威信?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一、说到做到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首先应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打骂的方式所能建立的,家长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女儿虽然只有四岁,但我还是信守“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说好只要…  相似文献   

18.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9.
家长,请放松     
我们在接待家长咨询的时候,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家长忧心忡忡向我们叙述她的孩子如何如何问题大,真把她急死了,气死了,说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可是我们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有多大问题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她没有必要来咨询。他们似乎总在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而且急于从现在的小缺点推出孩子将来必然失败的命运。有的小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做题马虎得不了高分;就断定他将来上不了重点高中,大学当然没戏了;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上课总有纪律问题,就怀疑他有“多动症”,甚至一本正经地去医院检查;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了几次低分就担…  相似文献   

20.
这是美国幼儿园写给父母的“备忘录”,很多家长都把它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随时提醒自己,孩子需要怎样的关爱和教育。虽然国情不同,但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相通的,感兴趣的家长不妨看一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