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5月25日,品牌国家——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新探索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受邀出席该论坛。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9点,世界第二大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公共外交与跨国对话:赵启正新书首发仪式"在伦敦伯爵宫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到现场做主题演讲,并就公共外交的理念同到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率代表团访问日本。赵启正院长会见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并参加了多场学术研讨会,畅谈公共外交和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致力于公共外交的实践拓展与理论梳理.而对于公共外交与媒体关系,赵启正认为:"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那么,媒体应如何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以不断提升传播实效?赵启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4月7日,钟新教授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座谈会,并做了题为构建公信力传播共享价值观——企业外交的核心目标与核心讯息分析的论文陈述。座谈会举行一天,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我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做主旨发言后,进行了三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之"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出席本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黄星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作特邀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话题作了精彩发言,重点探讨了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战略、策略及其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2011年3月9日,赵启正院长新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面世并在第一时间送抵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驻地,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及部分委员获赠样书,引发热议,新华社还对此作了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认为,《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是培养公共外交意识的一部难得的教材。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则评价道:作者从长期的公共外交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系列有意义的途径、办法和技巧,很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能帮助读者很快地了解并参与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点     
赵启正:媒体应有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他认为媒体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应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不但会说,而且会听;加强政府发言人和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界》2012,(4):126
3月21日,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召开一届一次会长(扩大)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顾问赵启正出席讲话,为协会会址揭幕。赵启正指出,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赵启正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纵论当前诸如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  相似文献   

12.
彭伟祥 《传媒》2006,(9):56-57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在形容外交与外宣的关系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长机"和"僚机".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6,(1):63-63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喜庆五十华诞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颁发了任职证书,赵启正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4.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庞春燕 《传媒》2005,(12):32-33
11月19日,为共和国新闻事业培养出7000余名新闻人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学子们共同的祝福中,迎来了她的50华诞.同时,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的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出任院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软实力有优劣和正负,不同类型的软实力需要不同模式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理论揭示了新的传播模式,在这个视角下公共外交既包括国际广告、对外宣传等信源外推型公共外交,也包括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往来等传受平衡型公共外交,更有秘密信息传播等受者主动型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的分析表明,不断挖掘中国软实力资源,提升软实力、积累公共外交势能,是提升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曾任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退休以后,以丰富的政府外交阅历为底蕴,以从事外交50年的经历为基础,活跃于各国的公共外交舞台上,以卓然的交流艺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中国形象。《公共外交札记》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一、冷战时期的公共外交研究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外交"一词于1965年第一次使用.此后,在塔夫茨大学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公共外交的讲座,包括公共舆论研究、集团动态等.在这个时期,对公共外交研究的切人点主要包括政府实践、公共关系和战略公共外交等.  相似文献   

19.
何谓“中国模式”?未来的中国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国人和世界的面前。近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的对话集《对话:中国模式》一书为相关议题的探讨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示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因文风变化而引人瞩目,综合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在外交上的种种表现,观察家认为中国外交或将更加主动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也是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二次携夫人亮相国际舞台。习近平上任伊始首访俄罗斯及非洲以来,"习式风格""第一夫人""公共外交"等,成为热议话题,媒体报道焦点愈加多元化,而不仅仅囿于以往外交领域的就事论事。就此次关于博鳌论坛的报道而言,除了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设置专题关注政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