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文人的生存境遇使其话语无力产生世俗影响而与西方文人话语的开放性、公众性、世俗性相悖,西方文人因其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和语言本体因素所建构的广场话语中心与中国文人话语徘徊在政治日常语境边缘的境遇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观念是旧派文人突破不了的根本价值尺度。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旧派文人充满伦理的焦虑,但他们的伦理观不同于封建伦理,也不是1910年代旧派文人所坚持的改良礼教。旧派文人伦理视角在十里洋场尔虞我诈、吃喝嫖赌的畸形社会中聚焦在了家庭伦理上。他们试图合理规划现代世俗生活和家庭伦理秩序,并且探讨自由恋爱、寡妇再嫁、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伦理观念。但他们没有统一的道德文化体系的支撑,只能一味地谴责、批判都市的堕落现象,并没有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现代都市社会的伦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当今社会从"南京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危机现象,对世俗道德危机进行界定,指出信任危机的形成以及深化是世俗道德危机的线索,分析了世俗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中私德适用范围的缩小、私德转向公德出现问题以及政府与个人关系的改变。直接原因是人们针对现状做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彝族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人及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把天地作为伦理道德的根本,把伦理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亲族道德、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生活道德、人生不同成长阶段道德等内容较全面的道德规范体系。其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家支等群体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把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结合为一体,强调道德的特殊性。总体上,彝族古代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是以追求道德的人为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国面临着严峻的道德危机。原有的宗教道德价值体系日益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一度出现了道德的真空,社会道德严重失范。在此混乱的情形下,涂尔干主张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世俗道德的思想,揭示了世俗道德的三大要素。其思想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道德与道德建设颇有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代杂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复杂的爱情世界。其中有挫折与抑郁,也有自信与理想。元代文人爱情道路上的挫折,主要来自封建礼法的束缚,以及世俗偏见的威逼,没有经济实力与没有社会地位,使文人遭受不幸。但剧作家安排最终总是文人士子应举得官,与相爱之人团圆的结局,则是元文人爱情理想光彩的闪现。这样将现实描写与对未来的憧憬融为一体,并没有影响戏曲艺术的真实性,反而增强了戏曲的表现力。读者从剧中既了解到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又窥见到文人的心理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时代     
文学当然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是文人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是作家对生活的解读、反思,对道德、情操乃至人性的艺术的提炼、概括。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耀眼夺目,但她们并不是以世俗眼中的容貌取胜,而是以外表与内心,热情与道德,个人与家庭、社会的统一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的完成需要有社会道德的全面建设,而道德失范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进行全面的道德建设,应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世俗道德为基本范型,同时以整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和借鉴西方优秀的伦理文明为前提,并以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就此本文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重建的意义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以“无知之幕”的设计框架和天赋资质的社会性规定为基础提出了他的正义原则。但是,他的“无知之幕”的设计是虚幻无力的,他的天赋资质的社会性规定是错误的,其论证过程也存在着严重的逻辑脱节。他的理论前提决定了他的正义理论的非历史主义的和相对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关注黑人文化,充满民族自豪感,谴责种族歧视,是兰斯顿·休斯诗歌的主旋律及其思想的灵魂.在这一主旋律下,他的诗歌体现出从强调一元民族意识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社会观的变化过程.其前期偏重于反映他鲜明的黑人民族意识,后期则更多地探索了黑人与白人民族文化融合的途径,凸显出他多元的文化观与社会观,并能融民族意识与多元文化观、社会观于一体.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美国黑人处境认识的日益深刻以及美国黑人对实现民族平等、自由呼声的日益高涨.休斯诗歌超越了黑人作家的创作传统,其主题对后世黑人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庄子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庄子出世思想而忽视其忧世情怀和救世精神。其实庄子具有深沉浓郁的救世情怀,主要表现为对浑浊社会的批判,关于生存出路的探索和对心灵自由的追寻,通过"内向的心治"来拯救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 ,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 ,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 ,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 ,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是一个谜,他最后一部作品《雷丁监狱之歌》又仿佛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线索。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囚犯们悲惨的监狱生活,但同时又从一个死囚身上昭示了诗人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对同性恋生活的欲罢不能,和对早年夭折的胞妹的无限哀思。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该诗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王尔德。  相似文献   

19.
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骈文独具特色。这表现在 :句型参差多变 ;文气疏散流畅 ;平实贴切又生动形象的典事和清新俊逸、情感浓郁的词藻 ;缠绵悲戚 ,蕴涵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索的个体情感等。这种深沉的个人情感化的骈文 ,既是卢照邻对六朝优秀抒情骈文的风格的继承 ,也是他自己文风主张的体现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及心态下对骈文的创新 ,同时也是走在时代文学思潮前列的文自觉对骈文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休谟因果观的实质在于把因果关系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这一理论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休谟论证了形而上学的荒谬性,为达到其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建立人性科学体系作了必要准备;其次,通过因果观,休谟引出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论的中心内容;再次,休谟还通过因果观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反抽象论及对本体论问题的“存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