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的指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儿童感受,要使儿童的感情意志得到陶冶,要使儿童对作品有全面领会,对形象有完整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使儿童从理解作品的语言抓住课文的内容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定,在认识上是非分清,在感情上爱憎分明。因此教好文学作品不但能丰富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能力,同时也负起学生思想教育任务。这项任务是通过讲读课来实现的。我现在就“怎样教好文学作品”写出两点体会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读会"文章,更要求学生"会读"文章,即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境、欣赏作品的语言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和作品内涵,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独到的见解。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课文描写的重点,明白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对文章人物进行分析。本文对初中语文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以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美育教学的实施?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育教学呢?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一篇文章的组成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的美感呢?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除了要研究字、词、句等知识性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即品意和入情:首先学生要对作品中的形象有具体的感受,能够通过作品的言词,领会它所表达的情思;其次要使学生自己的感情也有所触动,得到一定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6.
所谓语感能力简单说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能力 ,它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 ,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是要给学生精讲作品 ,向学生推介优秀作品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语言优美的作品 ,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一、注重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兴趣初中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 ,作为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教材 ,熟练…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听课、复习的基础上,作适量的练习,是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因素之一。要使作业取得最佳效果,须以学生领会教材为前提,并受制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质量。但有的教师却担心作业量少了会影响教学质量。于是他们单纯追求练习数量,让学生机械地重复练习,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往往是具有丰富情感价值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份份真挚的人间情感,决定了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是尤为必要的。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深入作品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语感能力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的丰富而敏锐的领会能力。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儿童有所知,而且要使儿童有所感。郭沫若同志指出:“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2.
颜培标 《考试周刊》2011,(67):43-43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是在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有了语感就能感受语言的精妙,洞见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要使学生热爱母语,就必须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并有针对性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情境教育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 ,而情境教育正是把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作为促使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情境教育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 ,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作品刻画的人物 ,抒发的感情 ,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 ,从而化难为易 ,使之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 ,感受时 ,管理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4.
要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并使儿童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枣情,就必须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所谓快乐因素,主要是指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受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这种因素蕴含在教材之中,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太明显。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进行快乐教学,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必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习负担。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大面积提高小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于阅读中,实践于习作时。  相似文献   

16.
对儿童进行美育,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利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领会语言美,用插图感受形象美,重朗读领略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毕静 《考试周刊》2016,(12):183
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要认真分析音乐要素在描绘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听懂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领会、体验、感受、想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一、从阅读教学入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单靠习作课上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读中学,从读中悟。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使阅读作品成为学生习作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我在教授《春天已经来到》一文时,首先引导…  相似文献   

19.
童话作品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其丰满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现手法、曲折的故事情节,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感受人间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因素,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自己在平日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的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领悟作家情感的脉博,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