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时候,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发表了一篇题为《怀念路遥》的文章,其中谈到了路遥的死因。文中说:“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  相似文献   

2.
忆路遥     
忆路遥潘欣欣1992年的深秋,路遥离开了我们。3年来,我一直深深地怀念他。1988年7月中旬,我为了拍摄根据路遥同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而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自北京出发去陕西找路遥。他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我在西安仅作短期逗留,便与路遥一同去了陕北...  相似文献   

3.
路遥是一位善于书写苦难的作家,苦难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贯穿了路遥的大部分作品。但路遥并没有被苦难异化而沉沦于苦难之中,他一直寻求着对于苦难的超越之路,在路遥对苦难的书写中,从承受苦难、淡化苦难到反抗苦难、超越苦难,他为他小说中的人物选择了一条反抗苦难异化的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4.
路遥是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代文坛的作家,他以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毅力进行创作。路遥的小说无可避免地带有他个人经历的色彩和影子,童年的过继让他对感情世界充满芥蒂,而初恋的挫折进一步奠定了他的虚无缥缈的人生观;两性之爱追求的破灭源于他婚姻生活的坎坷,因此他极力推崇母性之爱;路遥笔下理想爱情的命运也遭到真实存在性的质疑,无法在他的作品中拥有一席之地。爱情婚姻生活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他小说创作极其宝贵的素材,锁链着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路遥心理人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一个终生为不安全感所压迫、以贡献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命运宠儿的情感方式支撑着他,圣人情结引导着他,并影响了他压抑人性的生活方式。路遥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在《平凡的世界》写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文人路遥对人生有其自己的界定,这种界定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路遥的人生观是一种悲苦但幸福的人生观,而这种幸福观的要源于最为简单的生产劳动。他借作品中的人物展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7.
路遥英年早逝,但他的作品,他的人格,却永远地让人品味,让人难以忘怀。路遥十分重视自己的人格修养,他一再表示,真正感染读者、超越时空的东西就是作者的人格力量。因此,作家要想感染读者,就先要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 我们所论的路遥的人格,主要是指他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中国西北这个特定的地理和社会文化及时代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或者说精神风貌。西北黄土地文化的氛围对路遥人格的孕育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生长于这个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其人格在这文化的浸渍下逐渐生长、充实、成熟。所以,路遥的人格透析出西北文化的特质。本文试就路遥人格的形成与特点两方面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入体察,体现在其作品中则是理性的智慧和严肃的思考.本文将针对路遥存在于作品创作中的两大思想构架——现实主义特色与理性思辨色彩,以及他的艺术来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怀念,在路遥逝世二十年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再现了路遥这位“黄土之子”艰难困苦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还原了这位文坛巨星的生活真相。  相似文献   

10.
路遥是一个终生为不安全感所压迫,以贡献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命运宠儿的情感方式支撑着他,圣人情结引导着他,并影响了他压抑人性的生活方式.路遥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在《平凡的世界》写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