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悟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单宾“师其道而求于文”.“以文悟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进行了探索,有下面几点体会。一、深入研究教材是基础要使文与道结合得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语言历来讲究“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求从语言文字入手,将语言文字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应把德育之根深植于生活世界这块肥沃的土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而不仅仅传送知识。贯彻“文道统一”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地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九义教材,注意德育渗透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小学部曹晖九义小学语文教材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寓思想教育于规范的语言文字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下面谈谈我的...  相似文献   

5.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是广泛深刻的,又是有限度的,而思想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但并非全部属性,渗透德育只有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文的教学特点出发,把握渗透德育的度,解决好渗透的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坚持运用渗透的原则,充分发挥渗透的功能,从而达到“文”与“道”之间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德育渗透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之中,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会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王玮 《江西教育》2001,(2):45-46
一体现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为双重标准,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板书要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再让学生从中认识课文的中心,接受思想教育,进而理解作者表现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如《过桥》一文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雷锋怎样背同学过桥”和“雷锋为什么背同学过桥”,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潜移默化,即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如何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使德育渗透来得自然和谐,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人文精神、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工作中,学科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关注,同时渗透教育也不断地发挥着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努力实践.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吃透语文课的特点,明确思想素质的渗透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指的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指的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讲"文"而不讲"道",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思想认识.例如,巍魏的《我的教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教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文章详略得当,条理分明,结构清楚,全面展现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也表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这一段表达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将思想教育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搞架空分析,也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教育割裂开来,更不应在语文结束时附加一些“穿靴戴帽”的说教.因而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即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有意和有机的原则,探究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教育》2013,(9):49-49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使学生不仅“成才”,更能“成人”。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兼谈“文道统一原则”之谬黄立中“文道统一”这条古人文章写作原则,被移作语文教学原则已30年之久。因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一些语文界人士主张语文科中的思想教育(德育)应采取“渗透”的方法。虽然有的提法如陈慰冰先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与“道”辩证统一,这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首先肯定的重要的基本观念。上好语文课必须教“文”又教“道”,并在二者的“统一”上下功夫。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文道辩证统一”的原则,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渗透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和读写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抓住揭示思想内容的“突破口”进行点拨。有些词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决定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决定了它在实现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采用“渗透”的方法,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辩证统一的根本途径。下面根据我们初步的认识和实践体会,谈谈我们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8.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的点、度、法□孙镜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认真落实《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谈谈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性《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进行《茶花赋》一文教学设计时,就注意了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孙现云 《新疆教育》2013,(9X):100-100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仅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