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听我讲课时打起哈欠或两眼无神无光泽的时候。我不奢望能成为什么“先进”“十佳”“特级”,但奢望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已人到中年,没有闪亮的眸子,没有青春的容颜,但我有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一、幽默是我的调料不得不承认熏学习是件苦差事,如果我们老师上课能随机地增添一些“调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课堂常会爆发出学生会心的笑,它使得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气氛。一日,学到《争画》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我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希望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能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3.
我常常思考着这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听我讲课做出哈欠状或两眼无神无光泽的时候。我不奢望能成为什么“先进”“十佳”“特级”,但渴望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已人到中年,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我希望有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一、起美的绰号是我的招数在课堂里,我给很多特点鲜明的学生起绰号。上课时,我就不再叫他们的真名,而直接叫绰号。比如:“小天使”,这是给成绩优异、心地善良的同学的外号。“百灵鸟”是我给那些音质优美、声音华丽、读书很有感情…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富 《考试周刊》2014,(32):45-45
正在农村初中,一些学生害怕学习语文。我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上进行过调查,发现112人中,有30人说害怕语文,有22人说对语文没感觉,有27人说不怕语文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有33人说喜欢语文。不少学生认为上语文课听与不听差不多,甚至有些老师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如何改变现状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认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  相似文献   

6.
自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改之前,地理课堂往往很呆板,老师只是“教书匠”,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原来的“死”教育变成“活”教育,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讲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7.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文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句话已是老生常谈。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按照“树人”的要求去做。这只要看一看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及高校招生制度等就可明了。那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树人”呢 ?结合我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来看一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此人们并无疑议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也是人们的共识 ,而初中语文教学又有其阶段特征。即在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上 ,要逐步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 ,提高阅读、写作和口…  相似文献   

10.
何宏林 《学语文》2003,(3):53-53,52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一个语文老师要想用语言“粘”住学生,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活跃充实,别开生面,真正实现多维的、立体的师生互动教学,就要努力追求语言情感效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2.
冯芳 《新疆教育》2013,(13):187-187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不仅仅属于课堂,语文是社会的,也是生活的。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语文应该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一、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范着高中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作文教学探索也不例外。笔者学习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把握新课标理念,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高中作文探索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摆脱矫情、空洞、幼稚和俗套的误区,在唯人、唯文、唯情的作文中,让学生有真情想抒,有真情要抒,有成功体验;在作文实践中体现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面貌,发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外,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课余活动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如果循规蹈矩、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更谈不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如果作业布置多了,学生厌烦怕做,教师也改得精疲力尽。因此我感觉除了要…  相似文献   

18.
试用修订版《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可见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就要联系现实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为现实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高中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需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等途径,同时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庸俗化和无序化,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语文教学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动口动脑(回答老师的提问)的机会多,而动手动笔的机会少。笔者最近在市里听了三堂初中语文课,三堂课学生竟不用动笔写一个字,学生读一读,老师提问议一议,课堂确实轻松愉快,但我倒是有些担心,这样长此下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许并不十分有利。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却是极力避免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局面,我认为语文阅读课上必须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例如让学生做做“圈点批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