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研财政支持政策的制度化、教师岗位教研的制度化和教育研究领域学术主导的制度化,乃当代中国教育科研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而整个社会对教育科研的误读,对教育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的定性模糊不清,对教师职业性质和泛制度化的认识偏差,以及教育科研领域在制度博弈中的弱势、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评价中的价值合理性问题,实际上成为其制度化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大工业社会的制度化教育曾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然而其自身固有的弊端使之浙浙偏离了教育的正常轨道。作为人们在制度化教育之外探寻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终身教育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终将取代和终结制度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积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走出了经验式教育的旧模式,步入了制度化的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制度化发展、政治社会化深度推进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既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制度化的建设道路,也决定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必须解决好公民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身在认同性、代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制度化过程是学校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是在今天.高度制度化了的学校教育弊端日益凸现,引发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激烈批评。对制度化教育的全面解读.可以给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学校教育改革以有价值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终身教育对弱势群体的公平性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这项基本权利必须以社会中处境较差群体的基本状况为依据,这样才能保障社会中所有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传统的制度化教育基本上是对弱势群体拒斥的。终身教育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使弱势群体获得了极大的补偿,满足了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随着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然而制度化教育自身的特性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羁绊.本文透析了在制度化教育的运转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中所凸现的有悖于教育公平的种种表征,并试图寻找变革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措施,力求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特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关键,然而制度化教育的特性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羁绊.分析制度化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和教学行为中所凸显的有违于教育公平的种种表现,寻找变革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措施,力求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为人的发展而专门设置的机构,诚如教育目的所阐述的,其出发点为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现实而言,学校教育常为社会所诟病。学校教育作为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有其与生俱来的五个方面的不足,集中表现为制度化教育的符号化,现实上和学理上都有悖于人的发展要求。在制度化教育盛行而又无可取代时,加强符号化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是改良制度化教育的唯一措施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制度化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是对制度育人理念的贯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意义重大.本文以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必须重视以下环节,以保正教育效果的取得:端正教育理念,构建理论课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授课制度,重视考评制度建设,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矛盾表明 ,仅仅依靠发展制度化教育来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是不切实际的 ,必须在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发展制度化教育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要求 ,而建立学习化社会是社会中每个人、每个群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那么 ,作为制度化教育的学校教育 ,由于其正规化、标准化、阶段化的特征而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在一生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而学习化社会提供的多种教育、学习形式将有力地补充着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增强学习主体对教育形式的选择意识和…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活动逐渐突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传统形态,衍生了以物理网络为平台、社会网络为内涵的现代网络教育,从而不仅将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活动拓展到了整个社会范围,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促进了更加多样的非制度化、非正式教育活动的诞生,不断丰富着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内涵。网络教育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史是对发生在中国社会历史中教育活动的一种历史性解读.大致涉及两个纬度:纵向涉及教育活动本身的历史演变,横向涉及教育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统观已有的中国教育史教材,无论纵、横都以制度化教育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以至于出现民生教育之缺失,大多数教育对象被遗忘.科技教育的缺乏与商业教育的缺失.制度化教育单轨独进的发展路径,使学习者对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学习产生诸多疑惑。  相似文献   

13.
制度化教育被解构已是必然《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整个教育系统。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教育技术问题的探讨上。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变化仅仅是表层的东西,而真正的变革将发生在教育制度层面和教育观念层面上。张义兵:这里我们仅从教育社会学的视野,来讨论一下新技术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大抵在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在教育系统形成以后,教育越来越“制度化”。可以说,制度化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不可否认,制度化教育在完成教育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制度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即表现为制度的社会资本。在正式的学校产生以前,教育几乎完全依赖于制度社会资本;学校产生以后,至教育制度化以前,学校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制度社会资本;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即学校日益变成一个类似官僚机构的科层组织之后,制度社会资本呈下降的趋势。由于过于强化正式制度,忽视制度社会资本的作用,从而导致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了危机。因此,当今学校变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重建制度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活动逐渐突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传统形态,衍生了以物理网络为平台、社会网络为内涵的现代网络教育,从而不仅将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活动拓展到了整个社会范围,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促进了更加多样的非制度化、非正式教育活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教育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教育须更新观念,视人人都是教育对象;教育须创新动力机制激发求知热望,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有所教",创新保障机制解除学习困难,将人人纳入学习组织;教育还须做实服务,实行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并举、岗位教育与非岗位教育并举、市民教育与非市民教育并举,让人人享受学习幸福。  相似文献   

17.
制度化教育视域下的新课程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更是社会对时代人才规格的一种具体精神体现和必然行动之举。本文从制度化教育视角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同时提出要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反思,给制度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制度化教育”评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教育演变过程为: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教育形式化的过程),从形式化教育的出现到教育实体的形成(教育实体化的过程),从古代教育实体的发生到近代学校的兴起(教育制度化的发端),从学校的诞生到学校系统的形成(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从学校系统的形成至今,教育制度化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它开始成为反思的对象;随着制度化教育弊端的暴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崛起,人们像是返璞归真,开始对非形式化、非实体化和非制度化教育刮目相看。 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制度化教育”?在当代,“制度化教育”为什么成为反思的对象?为什么热衷于“非制度化教育”?国际教育舆论界对“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的评价是否恰当?不妨从“制度化教育”概念谈起。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众所周知,现代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制度化”基础之上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不仅曾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而且还必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继续提供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拓展,以制度化为特征的学校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其实,自诞生之日起,学校教育就抱着一个美好却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夸美纽斯)。然而,正如有人指出的:“学校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作为一种客观‘人类学事实’的教育现象却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时刻…  相似文献   

20.
教育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三大阶段:与社会浑然一体的非形式化阶段,有目的的分离、逐渐实体化、形式化阶段和由专门机构承担的制度化阶段,其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非制度化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组织形式的嬗变,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组织形式上表现出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的变化特点,实现了教、学、媒介三要素的转换。这是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分离又趋于融合的历程,也是教育民主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