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D报纸来了.今年3月9日,比利时诞生了被称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的<最后一点钟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随后,<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安徽商报>、<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扬子晚报>、<城市晚报>、<东方早报>、<芭莎男士>杂志等十多家报刊相继推出了各自的3D"盛宴"--号外、特刊、专刊、彩页或整报.因为国内外5D报纸的争相登场,2010年也被称为"3D报纸元年".  相似文献   

2.
很多杭州人已不记得<经济生活报>的样子.这张创刊于1980年的报纸,是<浙江日报>的第一张子报,也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创办最早的专业报之一,最高发行量曾达27万份.如今,它早已更名<今日早报>,作为综合性新闻早报,参与杭州市场上6家都市类报纸的搏杀. 梳理杭州报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像<经济生活报>这样不断改造的例子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3.
自<北京青年报>开办"口述实录"栏目以来,都市类媒体纷纷效仿,先后开辟了类似的栏目和版面.如<大河报>的"都市倾诉"(后改为"讲述")、<东方今报>的"男左女右"、<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晨报>的"非常人生"、<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申江服务导报>的"口述实录"等.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年初,河南出版集团旗下的都市类报纸<东方家庭报>由日报改为周报,基本退出郑州的都市报市场.<东方家庭报>影响力有限,这一变化对市场格局产生的影响不过尔尔,并未引起太大震动.此后,<大河报>依然一骑绝尘,<郑州晚报>依然苦心孤诣地发起挑战,<河南商报>依然在不断调整中探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网事"版是报网互动的一种产物和表现.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钱江晚报>(宁波版)等3份报纸的"网事"版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网事"版在期刊、版面安排、选题、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期对新闻实务界探讨报网互动的模式和形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交流与争议--国外报纸言论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纸纷纷开办了言论版.因此,对国外报纸言论版的借鉴,也就成了报纸言论编辑比较关心的问题. 言论版是世界报纸的普遍形式 其实,除了英、美主流大报有着颇具影响的言论版,连美国的都市报、"小报",如<每日新闻>(Daily News)<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都有着模样相同的言论版,就是我们邻近的东方国家的报纸,也有着差不多相同模样的言论版,如新加坡的<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泰国的<国家报>(The Nation)<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斯里兰卡的<岛报>(The Island).由此可以推断,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可能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今国际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  相似文献   

8.
尹景羽 《传媒》2005,(2):8-10
雄踞中原的郑州市,2004年11月8日爆出了一条新闻中的重磅新闻:面世不久的<东方今报>为当日发行311074份报纸举行了一次动静挺大的公证大会.这造势之举令对手震惊,报界哗然.  相似文献   

9.
地铁报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免费报纸专指那些定期向社会大众免费发放的,以刊载新闻信息和广告为主的印刷出版物.①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的一种,现在免费报纸发展尚不完备,免费报纸通常被等同于地铁报.目前普遍公认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推出的<地铁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免费报纸,中国的第一份免费报纸是2004年3月1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Ⅰ时代报>,这些免费报纸实际上都是地铁报.  相似文献   

10.
头版图片对读者选择报纸时的"五步三秒"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选择好头版图片,是每个值班编委以及头版编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海峡导报>作为一份以对台为特色的都市类报纸,"对台"以及"民生"是导报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从一元涨到两元,此后关于报纸涨价遂成热门话题.2008年7月21日,上海4家主要都市类报纸<东方早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同时提高零售价.  相似文献   

12.
宁向东 《新闻世界》2008,(10):11-12
2007年9月28日,安徽第一份时尚类报纸《今日生活报》(以下简称《今报》)正式创刊,结束了安徽一直没有本土时尚类报纸的历史。《今报》创刊后发展迅速,不仅迅速覆盖了省城,占领了合肥白领人群的阅读市场,而且在创刊第8个月时即今年5月份开始盈利,这在中国城市周报史上是不多见的。本文着重介绍《今报》的市场背景、诞生历程、三大定位、团队构建和报纸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4.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新京报》的视觉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传播机遇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扩版增张"成为综合性都市日报快速扩张的普遍策略,如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一再扩版之后,现在日出报版数都在100版以上. 2003年才创刊的<新京报>,在创刊伊始,就定下日均80个版的高起点.可以说,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29日《东方今报》A01版这是东方今报2010年7月29日的一次特别策划报道。封面上的主人公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漫画展示省级高官,而且是在发行50多万份的都市报封面上,在河南,这是第一次,全国亦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第二子报定位的艰难探索 南昌报业竞争激烈,曾经有7份报纸宣布打都市报市场.但激战至今,分出高下,一线阵营只剩下三家:<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南昌晚报>,人们戏称江西报业"三国演义". <信息日报>是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第二张都市类报纸.发展第二报是省报集团的需要,因为第二报的存在,使省报集团有更多的经济支柱,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量,在对外竞争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报纸文娱报道的地位不容忽视 近年来报纸文娱报道的"壮大"主要表现在: 一、文娱报道在报纸中所占体量越来越多.报纸(指综合性报纸,而非专业类报)的文娱报道,过去是配角,版位往往安排在时政、社会、本地、国际等新闻之后,篇幅相对较少,随着报纸市场化经营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前后报纸扩版潮的涌动,文娱报道的体量大大增加,都市类日报文娱报道往往以一叠多版的体量出现,而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封面几乎清一色明星,文娱报道更是连篇累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以省级晚报、都市报为主的区域性报纸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都市报创办子报--城市地方版.近两年来,省级都市类报纸中先后有<燕赵都市报>、<海峡都市报>、<南国早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创办了地方版.这些地方版的创办,使都市报由大转强,进入了一个运作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断创新,竞争日趋充分,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从2009年3月开始,继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落基山新闻>和<西雅图邮讯报>宣布放弃出版纸媒后,又一家"百年老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4月份也宣布放弃出版纸质报纸,只保留网络版形式供应读者新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的全国性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