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储备】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一体裁的常识,使学生初步认识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散文诗起源于俄国,流传到我国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是散文,灵魂是诗。茅盾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散文诗的特征:散文形的诗。”1.散文诗与诗。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2.抒情散文与散文诗。散文诗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长些;散文诗…  相似文献   

2.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值得大加朗读的充满了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介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学体裁,它具有散文的格式,同时又有诗的意境和节奏。教学散文诗应同一般诗歌教学一样,相对地比之教学散文要强调朗读这一环节。讲读这一课时,要组织好贯穿在整个讲读过程中的朗读教学,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的基调、停顿、速度、重音作出分析,并要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海燕》的朗读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长期以来,散文诗在台湾和香港不被承认。台湾文学界,对散文诗多持否定态度。如余光中说:“原则上,我是拒绝写或看所谓散文诗的。通常所谓散文诗,既无散文的自如,又无诗的精炼,只能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罢了。”①桓夫(陈千武)说:“我的感受是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没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②痖弦的论点更为激烈,他说:“散文诗是舶来品。鲁迅之后尝试这种形式的人不少,鲜有成功的。……最近中国大陆散文诗却变得非驴非马,成为时下矫情文风的大病例。……大陆上所谓的散文诗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抒情文体,不是散文,也…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段,是语文科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分析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有的散文作者象写诗一样写散文,所以散文诗也有意境。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教学。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诗言志”中的“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单纯的景物描写,虽然可以构成形象,但不能称为意境。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最高美学理想之一,是诗人主观的意和客观现实的境高度交融、互渗、化合之后产生的艺术形象。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的长处而被赋予了新质的文学样式,因而散文诗意境的创造就同时跟诗与散文发生了联系;研究散文诗的意境创造,也不能不首先了解散文与诗各自的特征。清人吴乔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这是说,散文对生活的反映要更直接一些,它更接近也更忠实于生活;诗却更富于主  相似文献   

7.
儿童散文诗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但在具体的散文诗教学中,老师们却时有困惑:在欣赏散文诗时,幼儿往往记了上句,忘了下句;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满含激情的教学却无法让幼儿有所心动;活动后,幼儿似乎云里雾里,不能很好地理解散文诗的含义,更不能有感情地朗诵。  相似文献   

8.
李龙毅 《学语文》2004,(4):10-10
《雪》是鲁迅《野草》中文字最为优美的一篇散文诗。它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用谢冕的话说:“散文诗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而胸膛里跳动着的却是一颗纯净的诗心。”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个诗的意象,她有具体的形象,有深邃的意念,有人化的性格。通篇之立意,在于表现水之灵动而又不失本色,切合题意。而处处所写,当然不仅仅是水,而是水——人——诗的统一。散文和诗,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不是常说“散文的诗意”、“诗意的散文”吗?人们还直接把某一种文章称之为“散文诗”!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  相似文献   

10.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这些小巧、凝韵、空灵、具有浓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也备受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和宠爱。优秀的散文诗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谈谈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运用散文的语言句式而表现诗的情感意境的文学形式。虽然它直至目前还不能与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形式并驾齐驱,但是探究其渊源,散文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理解“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及“门槛”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认知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散文诗的欣赏。   学习侧重点   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两首散文诗的对比阅读,归纳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进而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解说:学生过去接触散文诗不多,对这种文体感知很少。因此,这篇课文的首要学习目标是感受其文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作为一种徜徉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往往既有诗的凝练,也有散文的疏放,它正是嫁接于固有的两种文体之上,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本质与文体特征:诗意性细节、哲理式意境、隔与不隔的并存.散文诗在日益世俗化与信息化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散文诗。作品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将看不见的时间的流逝具体化、拟人化,抒发了作者对时日匆匆的惋惜情怀和虚度年华的无限感慨。既然是散文诗,就兼备了散文和诗的特点。《匆匆》一文,形式虽为散文,篇幅短,不分行,没有诗的格律,但却不乏诗的韵味。整个作品由无懈可击的、朴素的诗的语言组成,而且大量的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更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的意境、情思及诗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一有人称鲁迅的《雪》(辑入《野草》)是“极美丽的诗”(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是的,《雪》饱含诗情画意,斐然成章,确实是一首醇香扑鼻、动人心魄的好诗。然而,它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分行排列的诗,而是用散文的句法和形式写作的散文诗。散文诗当然也是诗。它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挣殊的文学样式,散文其形,诗意其神,是它的基本特征。正如其它体裁的诗一样,散文诗只有显示出某种诗的氛围、诗的气息、诗的情思,  相似文献   

16.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秋夜     
编者推荐:鲁迅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杂文家,也是诗人。《秋夜》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体,既有诗的美质,又不受格律局限,而能享受散文的散漫自由"。就让我们走近《秋夜》,走近鲁迅,走近散文诗吧。  相似文献   

18.
《雪》析     
《雪》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的一篇散文诗,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初在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一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的第八篇。近年来,因为这篇散文诗被选入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它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精美而充满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诗意美是作家艺术创造的结果,是散文产生艺术魅力的源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散文诗意美的教学。 怎样进行散文诗意美的教学呢? 一、当诗一样读.散文诗意美的教学,首先就应该把散文当诗一样读,像读诗那样反复朗读、诵读,默读。读是领会课文的必要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力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