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功能成为社会动员的重要结构。在全民发声、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作为动员结构的互联网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承担着提供资源与机会的双重功能。尽管当下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网络动员整体呈现出失衡与失范的基本态势,但不管是政府主导网络动员抑或民间自发网络动员,都遵循由信息流通、情感激发、意见协商与认同塑造构成的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视觉传播领域呈现出娱乐化、历史化、戏剧化、庸俗化等倾向,这削弱了媒体的公共馆度.国家媒体陷入了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本功能的纠葛.这些正制约着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媒介空问文明意识亟待建构和增强.民间网络视觉叙事的崛起,为我国“媒介文明帝国”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政府话语场、民间话语场、国际话语场,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都应占据主动权、主导叔.  相似文献   

3.
郑利权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72-74,125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廉捷化和多媒体化),探讨了互联网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因互联网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信息传播促进了网络化的文体与写作的发展。本文从传播学理念以及网络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体兴起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分析——语言批评方法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题源于民间叙事学研究,本意是指反复出现在不同本中的最小叙事单元。俄国形式主义则将母题视为一种话语类型,从而将母题研究形式化,开了结构形式研究的先河。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分析因此成为语言批评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揭示作为话语类型的母题的化蕴意。本通过中国现代叙事话语一个特点的讨论,对母题分析的方法和意义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校园青年亚文化"大话"倾向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借助网络等工具,流行于青年之中,成为一种高校校园的亚文化现象."大话"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和颠覆权威与偶像的态度,以及戏谑化、搞笑化的语言表现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了消极作用: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产生戏谑与阻拒心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性、逻辑性的理解,消解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介帝国主义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中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分析入手,对媒介帝国主义进行探讨,指出:媒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煤介帝国主义是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看似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谈论方式,维护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还试图从民族主义再次勃然兴起的背景入手,提出重新向民族传统与文化回归是对抗媒介帝国主义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是驱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人工智能通过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议题设置、内容生产以及信息传播的整体性话语实践过程,能够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理”的有效性以及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化”渗透。然而在具体运行中,“智能依赖”、“资本僭越”以及“技术过载”又致使这一赋能过程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为此,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视角出发,从确立价值前提、创新协作模式、打造数字平台以及推进制度供给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能够实现信息传递、沟通和互动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范围全球化、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效果数量化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态,网络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传播、用户参与、社交互动、营销推广等新型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双重话语空间下的官方与非官方在危机事件中的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环境给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各种人际传播渠道为载体非官方即民间话语空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社会危机事件民众的舆论场开始从沉默变的众生哗然,新形势下官方应如何应对其"主导"信息传播模式受到挑战。本文从具体贵州瓮安事件的案例入手,对政府在与民众话语互动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对待危机事件传播上的不足以及如何构建良性的危机传播互动模式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天地会是有清一代反社会性秘密社会组织。仪式行为建立并夯实了家族伦理秩序的组织结构,确立起价值观充分整合的文化同质性组织。仪式行为藉由民间信仰的宗教话语表达,促成组织结构、组织行为与组织价值整合的世俗话语落地。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中的关中方言负载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关中方言话语主题的核心即农耕文明,其话语组合展示了汉民族质朴凝重的农耕生活的风俗画卷;它不仅负载了正在流播的风俗文化,而且积淀了大量已消亡的风俗文化。方言的词汇系统蕴涵了关中人民的语言智慧、对群体艰辛生活的记忆与体悟;关中人独特的思想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关中地区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皆渗透于方言的深层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南洋歌》是南江流域泷水山歌叙事歌的代表之一。它在叙事结构、修辞策略、话语方式上体现了民间口传文学的特色,代表了南江流域民间文艺的艺术水准。探讨它的文化价值,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加以弘扬,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被赋予政治功能和价值属性,日渐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再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逐渐在互联网上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借助于这一新兴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当今社会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渐趋激烈的复杂情况下,又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掌握了网络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先需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成因、如何建构自身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才能有力地回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莫言深受民间文化形态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之源。他的小说以民间话语叙述“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生活,高扬原始生命强力,自由自在的个性生命。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的精华对现代人现代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福建宁德为例,提出了畲族文化的网络传播目标及策略,即要以提高文化自觉、展示民族自信为目标,树立畲族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搭建官方和民间的网络传播平台,加强新旧媒体的整合互动,开拓从虚拟到现实的互动满足等。网络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毕竟为畲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传承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后现代的网络传播时代。后现代主义为网络文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使网络人际传播打上了后现代化的印迹。后现代主义在网络社会中处处能够找到鲜活的生存场景。网络人际传播的后现代化具有:网络在不断消解权威话语,人们开始追求网上"不受限制的自我",人们"宁信机,不信人",人际关系冷漠以及人们逐渐成为了"数字化的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艺术内涵,反映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当代中国民间艺术正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西方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的缺失和青年一代的浮躁心态。但通过对民间艺术生存态势的研究及反思发现,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回归,立足中国现代,甚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不是一句空谈。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概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理论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话语,它是对于"民间文学"进行言说和体认的特殊知识传承方式和知识生产途径。纵观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其呈现出的课程意义主要有三方面值得总结:一是作为民间文艺学而言,它彰显了民众口头文化的文学特质;二是作为民俗学而言,它突显了民众口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同一性和关联性;三是作为文化诗学而言,它反思性地书写了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义。
Abstract:
As discourse in an entity of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 course system,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Folk Literature" is a special method of inheriting and producing knowledge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folk litera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reveals its significance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1) as folk arts,it displays literature features of folk oral culture;2) as folklore,it manifests identity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folk oral culture and daily life;and 3) as cultural poetics,it reflectively expresses unique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local culture in globaliz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