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钦州旅游的优势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钦州应抓柱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机遇,用好优惠政策,突出文化品位,发展特色旅游,如名胜古迹胜、民族节庆游、民族风情游等。通过政府主导、宣传促销等措施,激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钦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应以四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应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加快提升钦州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发基础、客源市场等池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遵循强调文化内涵、注重美学效果、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资源保护四项原则,初步设计出尧舜遗迹寻访游、佛教名山朝圣游、古老戏曲探秘游、民俗风情体验游、诗词文化欣赏游、建筑文化考察游六大旅游专项产品和九华庙会、茶文化节、傩文化节三大旅游节庆的池州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并对池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北部湾经济区三市中,北海旅游业起步最早,交通最为发达、便捷,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产品的知名度上最具优势,旅游业已成为北海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钦州、防城除占有森林覆盖率和人均道路面积大的优势之外,钦州还有其独占性资源中华白海豚,人文资源刘冯文化;防城还有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边贸旅游资源。为提高这一地区的竞争能力,特作以下建议: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突出地区旅游特色,提高旅游开发层次与服务水平,协调好地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宗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宗教旅游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发挥宗教旅游资源优势为主导,同时开发自然风景游、民族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共同构筑甘南藏族自治州综合性旅游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原生态少数民族建筑,民间旅游商品及民族人文活动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空间类别、规模三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其展现出来的特色决定了广西文化旅游属于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并且制约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及市场开发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全面铺开,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局又在2001年推出“中国体育健身游”的主题,西部旅游要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利用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为此,必须建立“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圈”协作机构;设立“西部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基金会”;设计好西部体育文化旅游圈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商品;并成立“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圈”学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钦州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较快,但存在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整体规划和有效宣传等不足.根据区域经济视域下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钦州滨海旅游文化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应注意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加强宣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欠发达等原因,其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彰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波特“钻石模型”角度出发,指出其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挖掘其文化内涵价值,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改善三江地区经济状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产业群体优势开始显现。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传承珍贵传统民间工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方面,钦州坭兴陶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钦州坭兴陶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要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坭兴陶文化的品牌效应;做好钦州坭兴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正确处理坭兴陶技术更新与传统技艺保护的关系;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引导坭兴陶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11.
羌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为探讨村寨精英成长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村寨精英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对地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吸引和推进作用,而且对地方民众传承与延续本族文化也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文章以理县桃坪羌寨旅游社区精英龙小琼为个案,通过对其成长历程与行为方式的探讨,揭示精英自身文化认同对社区居民价值取向的规制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各地深度发展旅游事业的重点开发资源。黄梅戏作为起源于黄冈的文化资源,可以与其他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一样,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3.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游客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对民族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游客求异的旅游需求与地方性知识保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于民族旅游中的民族文化作出一定的调适,通过传统文化的再造来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真实,将民族旅游中的矛盾与冲突转化为互赢互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安阳市“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它的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及地方政府所重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旅游被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许多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定位各自旅游产业,并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倾斜。本文对安阳市“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战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汉代起 ,中国开辟了以合浦、徐闻为主要起点的对外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 ,客观上促进了以合浦为中心的钦州湾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民族的融合。钦州自秦汉以来的开发和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对钦州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大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作为 2 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 ,在弘扬民族文化 ,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建议把确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构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作为大连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有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的旅游资源,且区位优势突出,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的保障系统和条件及广阔的客源市场。在开发中要坚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与“商品化”的统一,树立“大旅游“观等原则。在区域内构建四个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七城市协调好定位和分工。要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做好区域文化旅游业的规划和协调;深入挖掘并展示都市圈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强化济南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精心打造都市图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加快旅游一体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不论是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戏剧发生学、舞蹈发生学甚至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考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型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三市(州)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由“单干”变成“合股”,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