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言语是日常话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幽默言语的理解也是言语行为理论应用的范畴之一。为了理解幽默交际中的语言,首先就关联理论中的主要论点对幽默言语的类型和幽默度进行分析,同时论证幽默言语的交际也是“明示-推理”过程。由于在理解幽默言语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认知语境假设,交际者的合理的语境假设对言语形成最佳关联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关联理论中的语境假设理论对幽默言语的解释力只有当交际者在“互明”的语境假设下,幽默言语才能发挥作用,取得成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学学说,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中认为,语境的假设和认知的环境是听者进行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是听者根据语境效应和努力进行加工获得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被视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其含义。从这点来说,关联理论适用于翻译的研究,特别是对幽默翻译。因为幽默所产生的效果通常包含含蓄以及文化信息,而向目标语读者传达语境以使其理解十分必要。该文初步探讨了关联理论与幽默翻译之间的联系,随后用其来解释幽默翻译,同时论证了关联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论和空间复合论的角度探析了语言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通过对语言幽默语义形态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理解语言幽默的过程中,当新信息与已知语境假设发生冲突时,人们需要舍弃原有的语境假设,寻求新的、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并将它与新信息进行概念复合,以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这两种理论相结合对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具有很强的阐释力,是理解幽默效果和语义跃迁过程的重要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问题。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智力问答游提、语境假设以及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三个角度对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剖析,从而充分阐释这一现象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把语境看作是变项,把交际活动看作是利用语境假设来研究话语内容的学科。这里的语境假设可以理解为产生于人们的认知语境,即人们对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支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的认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利用认知语境中的内容来对话语进行理解和推导,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可以解释听力理解的过程及构成听力理解的语境要求,对于正确理解听力内容,特别是推理出听力会话的隐含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六种语境要素,这些语境要素有助于建立适当的语境假设,取得与会话内容的最佳关联,并有助于最终正确地推导出会话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汉幽默语用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巢湖学院学报》2005,7(6):138-142,145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英、汉幽默中的语言因素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幽默产生的语用机制,指出了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言语幽默的产生都具有相似的语用机制,即违反了人们须遵守的会话原则,或者利用语境的影响,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从而产生幽默效应.因此幽默的产生和理解离不开语言交际的内在规律, 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程敏 《海外英语》2012,(3):245+249
幽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幽默可以缓解压力,促进人际交往。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幽默感。该文以言语幽默为研究目标,将从面子理论出发分析幽默是如何作为面子策略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例子被运用在本文中以检测关联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幽默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合作原则、前提和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幽默话语对“合作原则”中的四准则有意无意的违反常常会产生幽默;前提理论中声言向前提的转换以及前提的可撤销性也解释了幽默的产生过程;关联理论在其框架下分析了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幽默话语的双向交流过程。由此,运用合作原则、前提和关联理论来解释幽默的致笑机理,就为理解、欣赏和创作言语幽默提供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有关人类认知的重要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意义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联理论在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用来解释、指导翻译活动。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关联翻译的实质是要求译者应当尽量使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待相吻合。本文试图通过等值理论与关联理论的兼容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