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籍的苗族学生吴正光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便到素有"民族文化沃土"之称的贵州高原工作,至今近50年。春华秋实,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编著《贵州古建筑》《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的桥》《郎德上寨的苗文化》《青岩镇的建筑文化》《郎德苗寨博物馆》《青龙洞民族建筑博物馆》《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2.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3~5日在西安召开“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本期选刊五篇论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4.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5.
刘燕歌 《寻根》2009,(5):39-42
亘古至今,对家族兴旺的期盼,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读《诗经》时,便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企盼心理,如“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假乐》)、“克诬克祀,以弗无子”(《大雅·生民》)等,都是希求子孙昌盛、瓜瓞绵绵的祈祝之词。古代隆重热闹的诞子礼俗便是这一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自己以往文化使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确实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到俄罗斯讲学。一到俄罗斯,就深深惊叹于其幅员辽阔的疆域和起伏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更惊奇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像俄罗斯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8.
郑熊 《华夏文化》2009,(2):62-64,33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今年黄帝陵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清明·民族感恩”,是与目前的现实相关联的,认为“只有从民族的先辈们和民族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先辈们抱着感恩的情怀,且使之转化成对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礼赞,才能够实现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以民为镜”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正>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10.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和展示着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经验和价值观念。伽达默尔说:“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伽达默尔:《全集》,第8卷,图宾根,1993年,第130页)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它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而其核心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清明节形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7,(10):50-51
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若泽·德·吉马良斯艺术展》共展出其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等35件作品,清晰地勾勒出艺术家13年艺术创作的轨迹,也代表葡萄牙当代艺术的成就。吉马良斯热爱自己的家乡,其创作理念深深植根于葡萄牙这片热土。因其从未忘记祖国,他吸收的各国、各民族艺术的精华都是为弘扬葡国的民族文化。那些神秘的“创作箱”典型地记录了吉马良斯的记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复兴责任重大。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的培育,是民族地区高校应尽的时代责任,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这套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丛书,不仅对从事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读者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且对其他广大读者也是一部了解外部世界、积累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良好读物。”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此处谈及的“丛书”,是指《世界各国文化概览》。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其内容包括各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出现了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这种以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 ,是军事帝国主义与政治帝国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通过文化扩张、渗透与控制 ,达到思想价值体系的输出 ,进而影响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生活。赵修先在解读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写道 :“现在则主要采取非官方的形式 ,美国尤然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大力推销文化工业产品———品质繁多的文化消费品 ,并通过经济和技术的交流 ,尤其是各种消费品 ,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  相似文献   

15.
9月2日下午,在中国举办的为期3个月的"匈牙利文化节"的开幕式项目之一的《梦忆缤纷——匈牙利吉普赛画展》在北京博艺画廊如期举办。匈牙利总理久尔查尼·费伦茨亲自莅临博艺画廊,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陪同费伦茨总理出席《梦忆缤纷——匈牙利吉普赛画展》开幕式,主宾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祝词。孙部长在其祝词中指出:"此次在中国举办的‘匈牙利文化节’,无疑将使中国观众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吉普赛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他们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接着说:“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巫山一名,从《山海经》、《楚辞》、《乐府诗》等早期文献,一直到现代的《辞源》等工具书以及报刊书籍,频繁出现。而且其地望见于多处,如今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的巫山,山东肥县西北的巫山,以及淮北、浙东、晋南、两湖的巫山。笔者经过考证,认为巫山应是巫咸山的简称,其地望多见与古代徐夷及其支系巴氏的迁徙和随之传播的巫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顾建平 《寻根》2004,(4):101-101
满族是直接由女真族融合部分北方民族演变而来的。满族在明末大体形成。满语称姓氏为“哈拉”。至清代,据清《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有679姓。满族形成后,其姓氏来源主要有下几个方面:一是沿用旧姓。满族的很多氏族沿袭了女真乃至时代的旧有姓氏。如清代的大佳氏即由时的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谈民族精神不能不谈民族问题 ,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 0世纪 80年代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一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学者们认为 ,费先生的这个观点对解决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而且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阐述了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