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我们在某些教育组织中讨论“教育市场。问题时.不少人以不屑一顾的、审视的眼光看着我们,用批评、批驳、完全否定的态度来斥责我们:“学校不是企业”,“学校是事业单位!”,“教育(学校)根本就没有市场问题”……;似乎我们在提出一种“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13,(8):61-62
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人的g 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学校、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趋同家校教育需求,将学校“共性教育”与家庭“个性教育”有机结合,合作育人,平等互助”,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体合一的共同体。学校教育毋庸质疑,绝对是坚持正面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青少年儿童)都是生存在这个社会里的一份子,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都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6.
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作用,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以致我们在对学生品德教育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或闲谈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老师说:"学生难管,很伤脑筋"等一些埋怨的话。认真想来,这并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我们当老师的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麻烦。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7.
在推行以德育为根本的今天,学校已经肩负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科学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德育,这不单单是学校里老师给讲出的大道理,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德育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冯龙博 《教师》2010,(10):15-15
在推行以德育为根本的今天.学校已经肩负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科学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德育,这不单单是学校里老师给讲出的大道理,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德育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作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要想我们的教育有效,必须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那么在我们现有条件下,如何将他们融合到一起,是我们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施忠明 《上海教育》2016,(Z1):68-6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相左,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辛辛苦苦的教育成果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相同的共识,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发展方向,有共同的人生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我们才不会误人子弟。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把"家校有效互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点、着力点,通过系列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力求达到"三共":"共识",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齐头并进;"共享",即收获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家长也是"上帝"——英国学校为家长服务的几点做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9月,我们宝安区教育局首批研修班赴英进行三个月的教育考察。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英国教室得知那位在全神贯注地坐在两名学习困难学生的中间像学生一样在听课的妇女竟是一位家长,正在做学校称之为“助手”(helper)的工作以后,就对家长同学校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后和校长、老师的攀谈中,我们得知:在学校中家长做老师的“助手”来协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在英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家长把学校和老师看做是通过教育孩子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上帝”,所以都愿意为学校尽其所能。那么学校又是如何定位家长在学校工…  相似文献   

12.
我们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但我们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没有高学历的教师,但我们有了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师;我们没有富丽堂皇的学校,但我们有了追求教育本质的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农村教育更需要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情报参考》2004,(1):62-63
传统学校教育无论在智力上还是道德上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我们正在迈向一个后现代时代,我们的思想必须跟得上后现代发展的步伐。后现代主义拒绝对单一客观方法的顶礼膜拜。也挑战极端个人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对伦理以及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课程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设计,那么“课程实施”就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宁波中学是一所拥有丰富教育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形成了符合我校课改要求的“五项原则”,提出了具有宁波中学特色的“6+N+特长认定”IB选修课实施方案。我们不断反思,积极前行,致力于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行为的变革、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方式的变革。在践行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找到了学校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潜在课程的要个重要教育因素,对师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br〉 什么是学校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客观存在于我们周围,真实地影响着我们学校的教育活动。所以,我们简单地将学校文化理解为一所学校特有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或者更具体地理解为一种学校的做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学军 《山东教育》2002,(31):14-16
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具备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任何学校发展水平的提升,任何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是否具有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孩子5年,为孩子想50年。我们临淄区金茵小学自建校以来,就响亮地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围绕这一思想,我们构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张扬孩子的个性,使我们金茵小学成为孩子们自由呼吸和歌唱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重视学校内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反映。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内涵发展呢?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合乎教育规律,适应学生需求。学校的教育应是“合适教育”。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关社会时间的研究提示我们仅仅在物理学层面上探讨时间的自然属性是不够的,时间还具有社会范畴,具有社会性。那么以社会时间为视角来观看学校教育时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时间,并受工业化社会时间的支配。而此种认识为我们以学校教育时间为中介研究学校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本期独家策划,我们探讨的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找到回归教育本原的路径。教育究竟是什么?学校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审视今天的教育现状,我们常会困惑,现在的学校还是学校吗?常态的教育现实,似乎越来越远离教  相似文献   

20.
谭菲 《家教世界》2013,(12):249-250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也可以说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面对现在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是否真正发挥了它本来的、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