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并非壮烈悲怆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但在记忆中却不曾抹去。 1945年深秋的北平,日本宣布投降已几个月了,曾经是占领国国民的日本侨民被集中在西直门外的一片树林里,等候遣送回国。当时我在北平读高中,有一天和几位同学结伴参观了那个营地。说实话,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想看看当年趾高气扬的日本人战败之后的惨相,一吐被蹂躏8年的胸中闷气。日侨集中的营地在与动物园相隔一条马路的树林里(现在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评议类议论文,不少于700字,文题自拟。1945年深秋的北平,日本宣布投降已几个月了。曾经是占领国国民的日本侨民被集中在西直门外的一片树林里,等候遣返回国。可在一块草地上,十几个孩子正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海燕》——这是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张春桥早年写的一篇散文,刊于一九三六年八月《文学界》月刊第一卷第三号。散文的内容很简单:——“我”(作者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被学校开除后,跟一批青年到北平去从事医疗长城抗日的二十九军伤员的工作。“没有得到机会到前线去”,在北平,大家每天“找女招待,看戏,逛窑子,把从家里带出来的私费或捐款,都化了”。后来算是到密云去了一次,但日本飞机一轰炸,“我们惊慌起来了”,撤回到北平。不久,父亲来信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8,(2):28-34
1933年察哈尔抗战前后,汤玉麟的政治态度极为复杂。他为迷惑日本,索回被日伪没收的巨额财产,骗枪骗饷,遂挂起了东亚同盟军、协和军的牌子。因为不战而退丢失热河省,北平军分会给其以撤职留军的处分。国民政府又怕其投敌,为日本所用,遂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汤玉麟也曾向居住张家口的冯玉祥问策,表示要参加抗日同盟军。但其没有马上与日本决裂,又认为张家口抗日不是长远之计,遂没能及时地移防靠近抗日同盟军防地。冯玉祥下野之后,恰有方吉联军南下准备进攻北平,社会上传闻方吉与刘桂堂、汤玉麟进行合作。然而,其对方吉两部最后没有支持,而是采作壁上观的态度。方吉两部被解决之后,该部也被宋哲元所收编。至此,纵横几十年的汤家军彻底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林海音(1918——)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六○年出版了她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作品《城南旧事》。但她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则要晚得多,大约是《城南旧事》在大陆搬上银幕,并荣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奖之后。大陆读者对林海音表现出的特别的热心,不能不说跟一种“反差”效果有关:她作为一位台湾作家,最优秀的作品却是写旧北平的生活。而且和一般写北京生活的作品相比别具特色,这其中的原委是怎样的呢? 林海音是台湾苗栗人,出生于日本大阪,幼年随父母从台湾迁北平,一住就是二十五年,直到一九四八年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台湾。林海音自己说:“北平是我住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地方。读书、做事、结婚都在那儿。度过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玻璃瓦相媲,因此我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北平。有人说我比北平还北平,我觉得颂扬得体,听了十分舒服。”①这样一种对于往日居住地的感情是很容易理解的,特别是怀着此种感情的人是在那里经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一.感秋之清、静、悲凉 1.时代背景与写作动机的对比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早已侵占了东北,并大举向华北进攻,北平的沦陷危在旦夕。作者在《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潮的巡游中明确地写道:“想在没有被别人侵夺去之前,去瞻仰瞻仰这有名的皇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王瑶先生在日本讲学期间回答日本学术界所提问题中的一段讲话,经日本东北大学整理成单印本,本刊摘要发表。西南联大的简史。一九三七年北平沦陷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起来成立一个大学,叫做长沙临时大学  相似文献   

8.
自晚清新政起到1937年,中国的现代教育已有30余年的历程,其间虽有波动,但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然而,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现代教育发生了巨大转折。教育在遭受战争的破坏后艰难运行。作为文化之都的北平,已获得较大发展的中学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被迫在这一时期陷入完全中断的境地。本文通过对沦陷时期北平中学教育状况的分析,展现日伪统治对北平中学教育的严重破坏,揭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教育事业犯下的累累罪行。  相似文献   

9.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 终于有一 个机 会 在这 里 抛头 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李敖1935年 出 生 在 东 北 哈 尔滨。那时东北已是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 1936年春,李敖父亲李鼎彝举家南迁,搬到了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多年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李敖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故居。那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大红门是不常开的,常开的是大红门中间套着的两扇小门”。李鼎彝是“老北大”,学中文的。有空的时候他常带着几个女儿和李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北平古都的传统文化在少年的李敖心中渐渐沉淀成一生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1948年夏,小学毕业的李敖考取了北平四中。这年底北平战云密布,平津战役一触即发。李家再次南迁搬到上海。1949年1月,李敖考取上海缉规中学,从初一从头念起。李敖感觉缉规中学比起他的母校北平四中显得“太贵族了”,“它的建筑既优雅又精致 十里洋场的学校 与文 ...  相似文献   

10.
走进统舱遇见好人 现在回想起来,民国二十年我初次离开祖国,跑到人地生疏的东京去,的确胆子不小.因为在北平女师大,仅仅学会了几句“谢谢’、“早安.”“晚安”等日本话,连五十个片假名都认不完全(更不要说平假名了),一个人就买了船票,手提着简单的行李赴神户.当我走进统舱里,看到满眼都是日本人,听到的都是“柯列,安罗咧”的日本话,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7事变"之后,华北各地相继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北平、天津先后沦陷,在日寇的蹂躏下呻吟.此前,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接教育部令:一旦华北危机,三校迅速迁往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0月,到达长沙的师生已经有1600多人.10月25日,长沙临大正式开学.11月1日,学生开始正式上课,这一天被指定为西南联大的校庆日.……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们的沈阳,妄想吞食中国.1932年春,章太炎先生应“北平” 弟子吴承仕、钱玄同、马裕藻等之请,在“北平”讲学多次.夏,南返上海.秋,苏州  相似文献   

13.
定位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美军转入全面反攻。就在盟军制定"地毯式轰炸"日本本土计划前夕,司令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中国客人。他叫梁思成,是一名建筑学家,7年前,他的故土北平宛平城、团河行宫  相似文献   

14.
张絳 《老年教育》2005,(3):10-11
来到延安 早在日本投降以前,王光美就和北平地下党组织有联系.日本投降后,在辅仁大学任助教、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王光美打算到美国留学,并得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批准.但1 946年春节期间,一位客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25岁姑娘的生活道路.来人是位共产党员,他告诉王光美:"我们党和国民党政府、美国三方为实施停战协定,成立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我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美国驻华代办罗伯逊,都到了北平.我方代表团急需选调一名政治上可靠、精通英语的翻译,经组织研究,希望你能完成这项重要使命."王光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前去报到.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她先与当时担任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兼<解放>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的钱俊瑞接头,之后拿着钱俊瑞的信到翠明庄找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并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15.
谢啸实 《陕西教育》2014,(11):63-64
2014年10月6日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北京卫视、天津卫视和河南卫视上星首播,成为2014年电视剧市场的一声平地惊雷。各种赞誉滚滚而来,虽然间或也有反对贬抑之声,零差评也未免是不负责任的吹捧,但终归瑕不掩瑜,《北平无战事》已经毫无疑问地坐上了2014年国产电视剧叫好叫座的头几把交椅。  相似文献   

16.
《骆驼草》周刊于1930年5月在北平创刊;至1930年11月止,共出版廿六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一、组织概要根据烽柱的《我所见1930年之几种刊物》一文所介绍:《骆驼草》“系北平沉钟社  相似文献   

17.
险些葬身战火事情先得从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说起。1928年6月4日清晨,一列从北平开往沈阳的火车在行驶到沈阳西郊一个叫皇姑屯的小站时,一枚日本军预先埋好的炸弹将列车中部的一节豪华车厢炸毁,当时在此车上赫赫有名的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被当场炸死。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相似文献   

18.
奕熙 《老年教育》2014,(10):8-10
<正>65年前,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驻北平。在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是要进京‘赶考’!"这是一场漫长的"历史考试"。从那时到如今,65年过去了,但也只是一场大考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落红不是无情物──林海音与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彭燕彬一“是北平化的台湾作家?还是台湾化的北平计家?1包是文学界对老作家林海音多年来进行颇有头味的探讨课题。林海音1918年生于日本大报,祖过中国台湾挡苗栗县,原名含英.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利焕文是优...  相似文献   

20.
《教育革新》2007,(8):F0004-F0004
兰州西北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牌老校,1928年创建于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学校迁至兰州,曾几度易名,上世纪60年代改名"兰州市第28中学",被省市两级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