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夏日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和众多体育爱好者最为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没有认真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指导,也没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游泳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致使很多青少年缺乏游泳安全的组织及有关知识,从而每年都不断发生游泳溺水事故,这必须引起学校和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游泳组织工作和游泳安全等知识的教育,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那么,怎样在游泳运动中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游泳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美仙  张明飞 《游泳》2002,(5):19-20
游泳是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游泳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然而根据目前社会的反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教学能力还比较差 ,不能真正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在跨世纪的新时期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学生游泳教学能力现状游泳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比较偏重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即注重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技术评定。由于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考核 ,造成大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游泳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学校已将游泳纳入其教学范围,还有一些学校把游泳课纳入了其必修课范围。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及访谈法对将游泳课纳入高校体育必修课的推动力及其阻力进行分析,旨在为游泳课在高校的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重新审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及运行机制,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文献法及调查法,对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地位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使学生能够将体育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从而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一、校园游泳安全预防措施 1.通过播放安全教育光盘、开展主题班队会、开设游泳常识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深入开展一次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有校内游泳馆(池)等设施的学校还可开设游泳技能训练课,指导青少年学生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和救生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实践(Practice)是评估高校体育工作的三个要素,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与高校体育作用息息相关。知识是指大学生从历年学校体育教育中所获得体育知识;态度是指大学生通过历年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形成的体育意识;实践是指大学生在历年学校体育教育中所获得和形成的体育能力。因此,本文对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浙江大…  相似文献   

7.
胡来东 《体育世界》2013,(10):29-3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对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大学生冰雪运动安全意识、水平较低;高校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的教育开展较少;冰雪运动环境不良;冰雪运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应实施相关的措施与手段保障,消除大学生冰雪运动安全隐患,保障大学生冰雪运动安全,推动大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研究的开展,促进高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  相似文献   

8.
韩石 《中华武术》2023,(12):60-61
安全是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前提,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安心地学习与生活,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责任感等。但是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例如在体育课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短跑前热身不充分等。所以安全教育课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的教育课程,本文从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内涵分析和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两方面对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方法,对沈阳市初中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初中生的自然灾害安全意识相对较好.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交通规则的遵守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游泳安全意识相对较好,对游泳地点选择正确率较高,对游泳时发生溺水的施救方法掌握较好.消防安全意识一般,掌握消防标示的学生只占一半左右.人身安全意识中居家防范、生活经验、网络行为等表现一般.安全意识培养途径相对单一,安全意识培养内容相对狭窄.并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建了体育教学中进行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构建大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实践取向"、"能力本位"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研究结论:借鉴现存水上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溺水风险模型,构建了包括基础理论学习、水上安全技能学习、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的大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议:高校体育课程应与生存教育相契合,合理安排游泳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生存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106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安全教育、学校校园安全以及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和安全应急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117名体育专家、学校领导、体育老师一起探讨体育参与安全应急教育的应对能力、可行性、安全教育进入学校体育困难等问题,为体育课程实施安全教育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下,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为基础,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且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一到两项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柔道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校园体育,阐述柔道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为促进柔道校园中国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小善 《体育科技》2014,35(4):161-16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东莞市校外溺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预防学生溺水提供参考.东莞市学生校外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成人陪同,私自结伴在校外游泳;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危险水源管理欠妥;学校管理薄弱、家长监护缺位、社会监管不力;游泳技术不佳和施救不当.根据东莞市学生溺水的特点,预防学生溺水策略如下:政府牵头构建学生溺水安全防护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水源地隐患排查整改;强化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民众参与溺水预防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游泳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的溺水救助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重点,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开始注重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时,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本着从学生身体素质出发,对惠州市三所高中(博罗中学、博罗县高级中学、博罗县华侨中学)250名高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注重安全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自我医务监督,加强场地设备、器材的维修与管理,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等,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淑芬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9-109,111
新课程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中职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新课程下,要改变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从困境中走出来。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为基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目前状况和中学生、中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未来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建设需要,也要满足该专业目标市场的需要的结论,同时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品德培养而进行。  相似文献   

18.
If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existed just to achieve "present" goals, especially regular exercise, the nature of the program would be clearer and the need for trained teachers less. It is the "future" goal that complicates the debate over the elementary program. It is the "future" goal that requires a broader range of experiences and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ecause we are preparing students to implement an active lifestyle in adulthoo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and dance skills through age/ability-appropriate and sequential lessons is an important as the "present" opportunity for physical activity. Teachers must be knowledgeable in the subdisciplin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well versed in those teaching methods that promote vigorous activity and maximum participation. The lifetime public health goal dictates we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knowledge base about exercise and health. This goal requires us to learn more than we presently know about promoting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and fostering appreciations for healthful living. The hope for improved adult health also requires a K-12 curricular model in which every year continues previous experiences and moves students closer to the goal as those students are changing physically, mentally, and socially. The next debate should focus on the role of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linking health-related elementary programs to healthy adult lifestyles. Even though we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tive adult lifestyles, our best bet is developing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al K-12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得不到应有重视,弱化趋势明显,造成学生在体质、体形、运动能力、疾病、生长发育及教师在体能、业务水平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社会传统重文轻体、家长极端重视学生人身安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骄娇二气严重等,建议通过提高学校体育地位、引入保险机制、设立适宜体育项目、提高家长体育知识水平及提高教师水平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马正文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1-131,133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需要培养包括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人才,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多。这就是我国进行体育教育的原因,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在传统的中学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仍然没有发展体育教育,而是用文化课程代替了体育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质量,作为当前学校体育运动强劲发展的一部分,中学应继续关注体育锻炼并改善体育锻炼,这很可能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来实施。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表现,学校需要明确体育锻炼目标,使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