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跑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完整技术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和撞线)。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纯的站立式起跑教学对水平二学生来说,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单一、乏味。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低段学生对于运动器材的兴趣远远高于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把运动技能、动作要领与器材的兴趣点有机结合,通过挖掘与开发体育器材的兴趣载体,有利于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笔者就小沙包融入起跑技术动作教学,谈以下几点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阶段的比赛和游戏中,运用最多的起跑方式就是站立式起跑。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站立式起跑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身体不协调且教师讲解时用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导致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充分。起跑时,学生们经常会出现踩线犯规、起跑动作不标准、同手同脚等问题。对此,基于"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这一认识,笔者将游戏和站立式起跑结合起来,分成四个小游戏来学习站立式起跑动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踩线玩游戏规则:在有线的场地内(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或跑道等),学生们进行  相似文献   

5.
薛瑞梅  于涛 《冰雪运动》2011,33(6):16-19
起跑技术训练是速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有关起跑技术的辅助训练动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起跑基础素质和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少年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水平的发挥.指出在进行起跑技术训练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陆地和冰上辅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起跑技术所需要的相关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和日后速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滑女子500m起跑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台摄像机以250频率从正面及左、右侧后面对冬奥会全体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了拍摄。对长春世界杯比赛的技术动作用50场/s的速度进行了拍摄。用三维DLT法进行分析,得知我国运动员增加起跑的步频会使500m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往往只注重助跑、踏跳、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踏跳的准确性。许多运动员由于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整个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水平的发挥。因此,提高跳远踏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跑教学中,当教师观察学生途中跑的技术动作时,常远离起点,因而教师的起跑口令学生难以听清楚。用不同的哨声来代替相应的起跑口令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快速跑远距离发令常要用到四种哨声:多声哨、长声哨、双声哨、单声哨。1、多声哨发短促响亮的“嘟嘟嘟”声,发音频率较快,每组跑前,可用多声哨示意学生站齐队列、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用哨子发出的各个起跑指令。2、长声哨发长音“嘟———”,哨声持续l~2秒钟,示意学生完成“各就位”指令。3、双声哨发两次短促响亮的“嘟嘟”声,哨声连贯,…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中影响技术动作的形成与定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运动员出现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因素的,在训练中纠正错误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能简单地仅从技术动作标准规格方面要求运动员。鉴于武术套路实践中遇到的上述问题,指导运动员纠正和改进技术,需要结合运用运动训练学以及其它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错误技术动作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短跑生物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的短跑训练经验,对现代短跑技术中存在争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得出如下结论:起跑时,"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双脚同时蹬离起跑器能比单脚蹬离起跑器产生更大的动作冲量;在纯加速阶段,增大步长比增加步频更有利于提高跑的经济性,"摇摆型"步态比"直线型"步态更有利于提高加速度;在途中跑阶段,"非对称反弹技术"比"弹簧-质点技术"产生更大的地反力,"五分法"比"四分法"更为准确地反映出短跑运动的技术特征和优化全程速度节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时,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后坐,二是重心偏低,由于这两个原因,而导致了起跑时后蹬无力,以及起跑动作错误等等,如何解决中学短跑起跑教学训练的这一难题呢?一、蹲踞式起跑的动作顺序蹲踞式起跑有三个信号。"各就位"时,先放后脚,再放前脚,按动作要领作好蹲踞静听第二个信号;"预备"时臀部逐渐抬起略高于肩,颈部放松,眼看前面1-3米地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从而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动作技术诊断。以参加2012~2013赛季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500 m比赛的10名世界级女子速滑优秀运动员起跑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张虹。所选运动员中欧美选手占了4名,亚洲选手占了6名,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最高的水平。采用2台Panasonic数码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对运动员完成的起跑技术按照三维DLT法的要求进行拍摄,比赛结束后,采用三维空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英国产Quintic Biomechanics视频解析软件,对所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截断频率为8 Hz。研究结果表明,与身高相近的亚洲选手相比,我国运动员起跑时重心高度相对偏高,亚洲选手的髋关节角度与膝关节角度值较欧美选手普遍偏低。我国三名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员起动阶段的动作效果并不佳。结论 :在预备姿势阶段,亚洲选手重心高度普遍较低,但躯干角度较欧美选手大;起动阶段,运动员技术特点是成绩较好的选手起动时间通常相对较短,爆发式蹬冰效果明显,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都有了显著性增大;在疾跑加速阶段,运动员通过高步频来快速启动,而不是利用步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短跑成绩的判定,随着电子工业的飞跃发展,出现了全自动电动计时器,如用终点摄像(录像)的方法来计取成绩和判别名次,从而使精确度提高到百分之一秒。但目前,起点还未实行用仪器代替人工发令,而短跑技术的发展,使各项技术动作的组成部分及各个环节的技术细节联系更加紧密,尤其在水平相当接近的情况下,运动员欲取得比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跑技术的好坏与能否正常发挥水平。因此,对裁判员来讲,正确判定运动员的起跑技术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即正确选择发令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台具有新型冰刀蹬冰技术结构、用力特点的“弧型双层滑道滑行板”.可使运动员在此滑板上连续模拟冰上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的技术动作,介绍了其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考体育术科升学考试中,铅球项目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旦某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动作要领,笔者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了改进铅球技术的练习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结合教学与训练的经验,剖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的构成因素,总结出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包括基本动作训练、难度动作训练、过度连接技术训练、托举与配合训练和成套动作训练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以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双人滑比赛前五名运动员的短节目和自由滑中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调研、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优秀双人滑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与世界水平接近,自由滑中连跳或连续跳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来说具备一定的难度;抛跳种类缺乏新突破;燕式接续步的定级水平与世界水平持平,但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完成该动作时整体质量欠佳,且不够精彩;被GOE减分的动作数量与世界比赛中的运动员接近,但获得GOE加分的动作明显落后,技术动作的整体完成质量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8.
学习“蹲距式起跑”,主要是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环节和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并能够把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结合起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孔新 《体育风尚》2020,(1):53-53
要想在速度滑冰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短道速滑训练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加强对起跑技术的重视,并做好训练工作。起跑是速度滑冰中的重要阶段,起跑速度与质量影响着接下来的滑冰效果和比赛成绩。这就需要将起跑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对起跑技术中的各项内容和运动技巧进行了解,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陆地起跑训练和冰上起跑训练,要实现训练方法的合理应用,保证运动员的起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起跑在百米全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起跑技术的好坏决定了运动员能否在静止到动态的过程中产生最大速度与维持,对维持全程节奏实现水平速度最大化有重要意义。为分析一级运动员与健将运动员起跑前5步的技术差异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高速摄像测量、视频解析、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5名健将运动员和5名一级运动员的起跑前五步进行影像采集、技术解析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健将级运动员在起跑预备姿势阶段前后腿膝关节屈膝角度较小,踏板位置距离较为适宜,肌肉发力位置正确。(2)躯干前倾角度决定运动员在起跑后每一步的躯干重心位置的变化,健将级运动员在躯干的角度控制上优于一级运动员。(3)起跑中最关键的是步长变化,健将级运动员第一步相对适宜,第二步较小,之后每一步都会进行逐步增加。建议:采用雪橇跑或1080Sprint设定不同阶段、不同目标需求下的合理负荷。通常在前20米加速环节采用身体自重的20%负荷进行加速训练,以更好地发展下肢的神经反射弧、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从而实现相应转换,提高跑动环节各指标参数水平。为能够合理控制步态的正常发展,还可以在跑道上贴点,限制运动员在某个位置及时落脚、稳定步态,以此帮助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