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7,(12):84-84
英国将学位分为一级、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和三级学位的学位分级制已经有200年历史。60%的大学生取得一级学位或二级甲等学位,这样.高等级学位对于企业聘用员工没有任何意义,更坏的是,这让人们觉得二级乙等和三级学位一文不值。这种古老的学位分级体系已经不合时宜.它不能全面地体现毕业生的学识、掌握的技能、经历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娄底师专学生的随机调查,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声韵调错误和缺陷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的依据,是对测试内容和评分形式的统领和概括,国家级测试员必须全面把握。根据测试工作的重点,我们又应该在全面把握三级六等的等级标准的前提下,确立对等级标准研究的重点。这就是要把二级乙等与三级甲等的特征界限作为研究的重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国语〔1994〕43号 附件一)指出:“测试工作的重点是工作和学习需要普通话水平一级或二级的人员。”按照规定,面广量大的中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是这一群体中的主体,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达到规定等级成为他们测试的追求目标。二级乙等与三级甲等的特征界限就成了主试和应试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测试员在接受资格培训和评定中,追求的目标是一级标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一级乙等标准的特征。随着由受试到主试的角色的转换,为了适应实际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二级乙等与三级甲等的特征界限的研究。下面就对这两个等级的特征界限作些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宁乡县从1999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至今已有七年。2004年10月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统计.其中一级乙等为21人,二级甲等为485人,二级乙等为2154人。三级甲等为6515人.其它为三级乙等。在培训与测试初期,我们发现我县的普通话整体水平很低,而且提高很慢,.测试通过率不高。如何提高中小学老师的普通话水平。通过艰苦探索。我们逐步总结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家语委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其中二级甲等介于一级乙等和二级乙等之间,北方方言区大多数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都在这个等级内,对这个等级的界定也是普通话测试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现将这个等级的基本特征以及提升到这个等级的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以简要阐述,以期对提高普通话测试和培训辅导质量提供一些可行性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晋城城区方言为描写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入声进行详尽的分析。从音高、时长、喉塞尾、入声韵四个方面,综合考察晋城话入声字,发现晋城方言入声字喉塞韵尾已经表现得不太明显,但入声时长还没有完全超过舒声;入声保持了独立的调类,调值为53,并且拥有独特的入声韵系统。此外,对晋城方言入声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推测。  相似文献   

7.
张媛 《文教资料》2012,(9):55-56
师范类的学生在入校第二年就要开始接受普通话测试。如果普通话等级考试不达标就拿不到毕业证。通常情况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二级乙等的水平,离国家要求的师范类学生必须达到中文二级甲等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幼儿园对普通话的要求也提升为二级甲等。针对这种情况,普通话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便成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徐荣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16-117
通过对潍坊方言声母和普通话声母的体系进行音声学对比,找出普通话中不存在的方言声母,分析潍坊方言里特殊的声韵结合,希望对比结果能有效纠正潍坊人的发音错误,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二级学院在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明显,这是研究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内部分地方综合性高校为例,对二级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导师负责制度量化标准不健全、院级奖惩政策不到位、研究生职业规划不重视、研究生一线管理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给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阳地区二级乙等普通话的语音特点是 :上声调值不对、阳平调值有缺陷、平翘舌不分、边鼻音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这些是贵阳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要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由二乙晋升为二甲 ,就必须掌握突破这些难点的一些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湖北田歌是流行于湖北的一类民间劳动歌曲,对其声、韵、调三声韵的命名,如从内部结构上看,宽、窄声韵部分不能精确命名,如从外部样态的角度来看,也有不足之处。如将起音、内部结构及外部样态相结合,则可明确240种三声韵的微观结构类型,同时可发现三声韵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域风格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凤台李冲乡魏郢村与新集镇郭郢村两地对古入声字今读音的实地考察,发现凤台方言不像一般的官话方言那样完全没有入声与入声韵,也不像一般的南方方言那样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与入声韵体系。凤台方言还存在入声与入声韵,但出现了分化,其中有一半转化为阴声韵,主要读舒声213调,少量的读24调或52调,一半仍为入声韵,读促声55调,有喉塞音韵尾。入声与入声韵的存在,也使得凤台方言的归属成了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六个凸起的圆点为基础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六点制盲文的6个点,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3种变化。汉语盲文一般采用声韵双拼制。盲生到了高年级,初读一篇课文,他们的朗读速度和正确率还明显低于明眼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盲文本身的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盲文的缺陷1、盲文的结构形式使摸读容易  相似文献   

14.
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汉语音节中声韵调概念的阐释直接影响到汉语音节的描述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处于同一语音系统的声韵调概念的界说标准不完全一样,因而有失准确。为统一标 准,可从位置、作用、构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界说如下:声母是音节开关头起辅助作用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之后起主要作用的音素或音素组合体;声调是音节中标注在主要元音上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眼于英汉语音系统的音位系统,通过对英语元辅音和汉语声韵母的对比分析,归纳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发音时易犯的几点错误并提出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晓敏 《科教导刊》2019,(7):107-108
高校二级分党校在组织育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二级分党校是加强党组织育人的重要阵地、是连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重要纽带;分析目前高校二级分党校在组织育人中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原因和表现,如组织育人对象偏倚严重、组织育人连续性不够、组织育人模式单一、组织育人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够等,探索充分发挥高校二级分党校组织育人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唐书释音》产生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是研究历史语音的重要资料。通过文献考证和现代方言的比较,对《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的特殊音注进行详尽研究,得出其表现的语音接触大多反映宋代江西方音特征,并由此获得许多宋代江西方音的语音表现,如:蟹摄灰、哈混注;一、三等之间的混注;-n、-η、-m尾混注;部分跨摄入声韵混注;阴声韵与入声韵混注等。  相似文献   

18.
学生经常受到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伤害是显性伤害,表现为明显的身体伤害,这种伤害我们容易观察到,也比较容易预防或改正。第二种伤害是隐性伤害,这类伤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表现不太明显,经常被人们忽视,很多时候不被认为是一种伤害,从而造成学生长期受到危害而不容易被发现并予以纠正。本文从制度、学校、教师及家庭等方面分析了隐性伤害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切韵》祭泰夬废四韵现行拟音质疑从韵尾的角度来看,《切韵》的韵部可以分成三大类,即阴声韵(不带辅音韵尾)、阳声韵(带有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带-p、-t、-k尾).《切韵》音系中没有平上声相承的去声韵只有祭泰夬废四个韵.这四个韵音韵学界一般认为属于不带任何辅音韵尾的阴声韵.现代各家音韵学者对这四韵的拟音可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记者:青年教师这个群体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间相对来说不太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迷茫,对职业生涯缺乏实际的规划,请您谈谈青年教师该怎样确立、规划职业理想?梁小平:职业理想是师德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教师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对教育的爱上,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方面。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应该把从事教育工作看成是他们终身从事的一种事业,而不是一时谋生的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确立职业理想的前提。同时,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了解、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别,尊重、信任学生,发挥个人潜能,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要有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上、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真情实意、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着眼于学生“综合学历”的提高,以满腔的热情去从事教学工作。这些都是一个青年教师在确立、规划职业理想时必须做到的。记者: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通常存在哪些缺陷?该如何进行自我纠正?作为校长,应该如何帮助和处理?梁小平:确实,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存在不少缺陷,据我的观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二是缺乏规划职业的意识,三是缺乏对工作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缺陷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