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父母可能会问:“难道对孩子还要隐瞒什么吗?为什么不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他呢?”父母不要过早地让那些不为孩子理解的真相使他变得不再天真,不要武断地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用刻板的教条束缚住孩子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责任。奇奇  相似文献   

2.
10岁独生子房间的地板上堆满了连环画,我差一点摔倒。我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了。当然,不再是威胁和最后通牒,那些都只能起暂时的作用,不用过等长时间,连环画又完满地皆是的。思考再三,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应该使一切都规范起来。于是,我买了一些彩色的文件夹和塑料箱子,和儿子一起把一切零乱的东西摆放整齐。从此,我不再对他唠叨,他的房间也不再杂乱无章。事实上,忙碌的父母们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教练官的角色,而这样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与父母产生对立的情绪,双方都很不愉快。那么。当我们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时应该…  相似文献   

3.
当您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大哭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离开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里,他不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自己和保姆是什么关系,所以谁想抱他都可以,谁给他提供食物都无所谓。然而,六个月大之后,孩子就开始一个一个辨认身边的人,对父母和保姆产生强烈的感情。他还开始有了“目标定位”的概念,当父母离开房间时,他会记着这件事,并且思考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实际上,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是一种积极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依恋父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比…  相似文献   

4.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5.
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挺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谎、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刚,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  相似文献   

6.
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离家出走了,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孩子的父母哭着说:不可能,我知道我的孩子,他懂事听话,怎么会离家出走呢?孩子的老师也连连摇头说:不可能,我清楚我的学生,他那么优秀,怎么会离家出走呢?只有一个与这个孩子要好的同学说:他出走,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大家只知道他的优秀,却少有人真正懂他的内心。记者采写了这样一个报道,说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儿子患了重病,就  相似文献   

7.
班上的一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不按时完成作业,没心思学习,学习成绩大滑坡。他的父母知道孩子的不良行为后又打又骂。谁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使他有一丝的转变,反而使他更恨父母,竟然离家出走。显然学生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对头,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后来,我采取了说服教育和情感陶冶两种方法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效果非常好。这名学生通过教育、引导,已经不再迷恋网络游戏了。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怎样使孩子更聪明呢? 有位教育评论家说过:“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并不看他知道些什么,而是看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做什  相似文献   

9.
知道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知道不少父母为孩子的犯罪深感突然和惊讶。一个16岁的少年强奸犯,父亲是搞政法的,母亲是大学教师。面对犯罪的儿子,父亲流下了痛心懊悔的泪水,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孩子会成为一名罪犯。 最熟悉孩子的,按理说莫过于父母;最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14,(6):51-51
子女出国留学对于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他们生活的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少了一个不能倒酒的杯子,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孩子的成长是另一场深情的目送,父母不断目送着孩子慢慢前行直至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尽头,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作为父母的我们伤透了脑筋。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让人捉摸不透,明明是一句良言,孩子却不搭不理,有时话稍微多点,孩子就表现出一种非常厌烦的样子,而一点不合孩子心意的话,孩子会强烈地反抗,表现出极其敌对的情绪,或和你保持沉默,不再和你交流了。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二,虽然不明着抵抗你,可就是不和你交流,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他现在究竟在想什么。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武哲 《家教指南》2009,(10):31-31,40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09,(3):46-46
【成长语录】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让他照亮自己。【成长故事】家庭是一个人的起点,父母一句不经心的话可以成全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记得我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只知道埋头学习,见了  相似文献   

14.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父母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过于密切的关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孩子更顺利的成长还是事与愿违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家訾非老师。父母对孩子紧盯的做法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孩子难以成为他们自己。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关注、期待和控制之下,只知道别人期望他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孩  相似文献   

15.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走,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相似文献   

16.
牙牙学语的孩子说出“谢谢奶奶”时,奶奶笑了,妈妈也笑了;刚入园的孩子说“老师,早上好”时,老师笑了,爸爸也笑了。长辈们微笑,为孩子从小习成的修养,长辈们宽慰,因为他们知道,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微笑,即使他面对着陌生的那个人;孩子诚实,即使他知道坦诚后面对的可能是父母的责骂;孩子独立,即使他知道自己一个人完成将会很难很难;……当孩子习得了这些素养,他已经,握有了未来成功的金钥匙!有教养的孩子在成长@本刊编辑部 @晏红$清华大学幼儿园  相似文献   

17.
催熟     
安宁 《八小时以外》2013,(2):122-122
对门新来了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尽管穿了一身簇新的衣服,但那口浓重的河南方言还是掩不住他初来乍到时的羞涩和紧张。遇到过他和对门男主人几次后,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他又到了上学的年龄,便被父母接了来,暂时住在舅舅家里,借读于附近的小学。这显然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起初还有一两个同龄的孩子出于好奇和新鲜,千方百  相似文献   

18.
沉重的爱     
橙橙 《家庭教育》2011,(7):52-52
从何时开始,曾经无忧无虑的他有了那么多秘密,常常一回家便关上他小房间的门,“砰”的一声,也似乎,对曾经无所不谈的父母关上了心门。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变得特别敏感叛逆?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关心他的答案么?每天晚上家中都是以电视为中心?为孩子做了许多,想过让孩子感谢你吗?为人父母,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很多很多的问题,父母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想象:一位年轻的女老师面对一个顽劣的孩子,想向他的父母寻求统一战线时,却得来他父亲的一句怨言:"人家都是夫妻两个,教育孩子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一个人,没办法管好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