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代风流》因成书过程漫长,其间经历了较大语境变化,欧阳山在国家权力话语和传统言情夹缝中展开写作,受小说中政治话语的整合,主人公周炳形象出现了双重层面,爱情话语也被阻隔或进入潜层。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夫妇之间》多声部的话语合奏中,明显包含了以张同志为代表的政治权威话语、李克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小娟和张同志等为代表的民间话语。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为取得时代共鸣的接纳,只能采取极力突出强化政治权威话语、压抑遮蔽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叙事策略。为此作者不惜采用政治高压、遮蔽扭曲、冷淡躲避、丑化改造等方法以期达到对话语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由于张同志身兼宏大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符码、政治权威话语的威力还不够强大、民间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联手对宏大话语的颠覆消解等原因,肖也牧在多重话语的张力冲突中也留下了难以有效整合的话语叙事裂缝。  相似文献   

3.
在革命叙事背景和政治话语下,<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带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主人公对爱情的选择象征着其政治理想的归属,英雄美人"打败"了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常常被置于政治叙事的语境中,叙事方式也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性。描写爱情的小说通常采用“爱情+革命”、“第三者”、“婚变”或“婚外恋”、“女追男”等模式来结构作品。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1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6.
受文学政治化的影响,“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打破了传统小说“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建构了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全新的爱情观。小说中这种爱情婚姻模式的出现,表明文学已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相似文献   

7.
“红色传奇”小说是当代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叙事门类之一,但与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密切的血脉联系,使它在叙事特征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与现代意识形态要求不相契合之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类小说中的爱情表现的意识形态解读,说明其在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遮覆一切的时代里的遭际与命运。  相似文献   

8.
《红旗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达到了那个时代一般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即成功的民间叙事和政治话语的自然结合,宏大叙事和传统技法的自然结合。正是这两种因素和它们的结合,使得《红旗谱》在印证某种政治理念、皈依主流话语的同时,冷漠了当时小说的流行范式,并通过传统的民间叙事,彰显了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使小说文本生发出历久难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短篇小说《媚金、豹子与那羊》描写的是一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豹子和媚金的爱情悲剧。作者通过不循常规的爱情叙事表达了自身对美、善的赞美,展现出湘西少数民族男女独特的爱情姿态,并通过表达穿插于爱情叙事的现实叙述对情节、叙事的延宕达到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喻。细读全文,爱情悲剧抒写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沈从文非比寻常的悲剧美学追求和宿命意识。作者在小说中一再重述"过去"的美好,达到了对现实自我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十七年小说”和“文革小说”几乎一直都在伦理与政治的张力中做着奋力的挣扎,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两股创作潮流。在政治伦理化小说创作潮流中,郭澄清大部分短篇小说的重心一直在对人性、人情的开掘和描绘上,从人道主义的伦理角度来观照人以及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将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和价值理想推广到政治领域中,使政治生活也充满了人情味。伦理话语是其小说叙述的元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