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古代书面语的载体,语文教材中文言部分的编排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关系着古代文化的传承,也彰显出我们企图强烈的阐释和再造古典文化生命力的意图。出现在教材中的课文导读部分,便正是一种现代人对文言篇目理解和阐释的"观念先行"。对于刚接触古代文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导读对于作品内容、主旨情感和作者风格的解读,是他们进入文言世界的重要引领。因此,它对课文进行诠释的"度"以及"方向"和"方式",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反复思索,以期让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精髓得以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新课标必修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落实这两点要求,实际上就是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然而,这种统一在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中并非都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从教材的编制来看,不同的版本对文言课文的处理会各有侧重,有时还可能会出...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书面语言,担任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重要结晶,同时也是古代先贤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文言文俨然已经成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不仅可逐渐提高自身的文言阅读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为此,对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传承文化,打好学生“精神底子”的重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新世纪重构语文教育理念,对文言教学目标作了更为科学的界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为此,2003年秋季,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作了相应调整,精选并科学编排了诸多名篇。笔者有幸成为新编教材的实践者。然而,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欣喜之余,有时也不免郁闷:一篇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教材何以仍要有如此多的注释?教材这种“嚼烂了喂”的做法,是否也是当前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种  相似文献   

5.
《学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南京市十三中曹勇军教学设想: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它与文言课文中许多知识相交叉(如“阴阳”既是常用词,又是地理方位概念;“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的“抚”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又是一种特殊的职官表示法),又多散见于有关课文和课文...  相似文献   

6.
古老的龙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民族,3000年辉煌的古文化成就是我们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如何在有限的初中阶段,通过有限文言篇目的学习,掌握有关文言知识,继承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教材的编制尤为重要.我就“九义”教材谈谈我的体会.文言文概念文言文不同于古文.古文是个时代性概念,包容“五四”以前的古代语体文和现代白话文.文言文是指古代语体文,它包括古代诗歌.狭义的文言文不包括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约占30%,如果再计入语体文中的文言引文,则其比例更高。这些文言教材反映出来的古代典章制度,宗教伦理、人格道德、风俗习惯、是非善恶、爱憎美丑、婚丧礼仪、服饰举止等等,莫不饱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类课文尽管有的已经作了些许提示,但具体教学中须解之“惑”仍是不少的。再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为释字、解词、析句忙得不亦乐乎,忽略了“文”所载之“道”,学生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而产生某些误解。因此,将文言文中的价值观抽象出来,并将它演化成中学教学语言,让学生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去鉴赏,理解文言教材,无疑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寓于文言教材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陈永欣 《天中学刊》2001,16(Z1):113-115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诗五首》是优秀的五首古诗,属于古代作品部分,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学好古代诗歌,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普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版后,其中必修部分文言课文体例编写呈现出三大特点:即注重人文精神追求、文言课文被选编入专题板块,以及文言课文收录篇幅比重增大。纵观必修一至五部分,总共收录了39篇文言课文,占教材收录课文篇章总数的32.5%,其中经典名篇比比皆是。尽管文言文蕴含传统文化精粹,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因为语句艰涩、字词生僻、段落紧凑难读懂,导致很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选修课“文化论著选读”模块,我们选用了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在教完《论语》选读部分之后,深感教材编写说明所确定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和文化是正确的: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以提升思想高度。笔者执教的是普通中学的普通班,针对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好这门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就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本教材体系“名著导读”版块进行梳理,归纳出传承和创新部分,以期针对性解决统编本教材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言句式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叶老认为:“对于文言里那些特殊的文法,第一要处处咬实,不计滑过”;“第二要‘熟习’”,“象热习现代的语法一样;”根据叶老的意见,我们在讲文言句法时,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一、紧扣教材,选准某种文言句式特点比较集中的典型课文,找出例句,归类整理。实践证明:每教一篇古文都讲文言句式特点,各课平均使用力量,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咬而不实,学生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感性认识,不能较快地掌握古代语言的规律,不能系统地了解文言  相似文献   

13.
〔大钢要求〕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段.〔教材依据〕24篇文言文基本课文的“教学要求”并课文注释及“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14.
新编教材自小学第七册起,每组课文前都有《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前都有“预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内容的编排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依据和准则,更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凭借“预习”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忽视了《导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悖于编者的意图,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导读》位于每组课文之前,既是每组课文的精要,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又像指明方向的路标,指引着各单元的教学大方向。它一般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向学生介绍课文安排;二是对学…  相似文献   

15.
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即在每组课文前面安排了“导读”。实践证明,导读,对于提高组的教学效率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导读的效用,真正落实对导读的教与学呢?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要认识或了解或掌握一些什么呢?这还得从导读本身的内容谈起。纵观整个导读内容,我们认为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来分析。显性上,导读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组内课文组成情况的说明,包括组内有几篇课文,其中有几篇讲读课文,有几篇阅读课文等;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习惯地称小语教材的三类文章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文)。笔者认为“讲读课文”的提法有欠妥之处,并建议更名为“导读课文”,原因如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前三部分。   教学目的要求:   1.理清课文大致脉络,给课文加小标题。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及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本组教材的特点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组课文。请同学们默读“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谈本训练组有哪些课文组成,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谈训练重点有…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文阅读】先说对古文复习的建议。第一是要死抠课本,夯实基础。要下大功夫复习教材中的文言课文,对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难句翻译以及古代文化常识都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整理,将它们牢固掌握。比如对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必考文言虚词中每一个虚词的各种用法都要了然于胸,这是做好古文题目的基础。第二是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在掌握基本义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掌握词的语境义。这不仅是准确理解文意的要求,也是答题的要求。比如1996年全国卷中的一道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一、各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文言课文编排的比较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情况进行研究,是考察文言文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视角。为了对国内文言文教学情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笔者有意识地搜集了7种版本的新教材,对这些教材在文言单元与课文编排方式上的异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到相对合理的文言课文编排模式,对于新课程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