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热爱,对学生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班级中,会有不同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不是智力的问题,也不是生理和心理问题,但是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暂时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师稍不重视,他们就会成为永远的落后者。但是教师如果留意观察,用心对待他们,找出造成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觉得要转化学困生,对待学困生要有“五心”。一、尊重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刚入学的儿童,既有不甘落后、勤奋学习的愿望,又有怕落后、怕失败的自卑。如果儿童在这时期屡遭失败,那么就会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批评指责,而这些批评指责往往又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学困生,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有感触.对这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不能将他们视为顽不可化的“拖累”“下脚料”,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偏爱,多一些鼓励.  相似文献   

4.
李罡  李婉双 《教育》2014,(3):68-68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教师要不断给予他们自信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转变他们。学困生学业上的困难是暂时的,教师通过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在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改变坏毛病,进而成为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贺子玲 《教育》2014,(30):27
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采用什么积极的手段转化学困生呢?为了孩子的一切,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重视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教师的责任。多肯定,少批评学困生同样渴望自己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由于知识上的空白点,严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学困生往往有要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微型化的社会.学生之间学习存在着竞争.就会有成绩优劣之分: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各种精神负担.就会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之分:在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又难免会有坚强与脆弱之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对众多的学生进行了分流与筛选.我们把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由于有过多次的失败经历.对人对事往往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7.
肖凤 《考试周刊》2013,(89):171-171
就班级学科教育而言.学科教学设计往往是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的,但现在班级人数一般相对较多,少的四五十人,班级人数多的有六七十人,这么多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一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班级成绩相对较好一点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学困生而言就会大有不同.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本身就比较吃力。加上教师上课针对学困生的讲解较少,久而久之,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引起高度重视,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谈起他们,教师总是挨声叹气。确实,有的教师为"学困生"付出了许多,你看,课间放弃休息为他们补课,放学后还经常专门为他们开小灶,甚至利用所谓的"小科"课来强化训练——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年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班级都有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困生.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抛弃.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那么,对于后进生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爱,用满腔的爱抚慰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费雅娟 《学子》2013,(5):14-15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和学业两方面或其中一方面落后于一般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教育转化学困生,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让这些迟开的"花"沐浴阳光雨露,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2.
刘立志 《山东教育》2005,(21):52-53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成为学困生,如果教师、学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普遍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的负担。因此,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家庭住所流动性大,成长环境较差.因而社会对农民工学生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流动花朵”。这些“流动花朵”,从小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对他们缺乏尊重、关怀和理解,父母教育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那么,如何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开得更鲜艳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相似文献   

14.
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双差生”(即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一种,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存在着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转化,极易向后进生转化,蜕变为“双差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社会胡作非为。同在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他们思想各异、思维能力各异、想像能力各异、创造能力各异、分析推理能力各异、意志品质各异,其学习能力必有差异,因此,“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下面就“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15.
秦健 《广西教育》2015,(1):70+76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教师不能如"万斤压顶"般强迫学生学习,而应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四两拨千斤",引导学生学习。这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能力,更是师爱精魂之所在。一、有智慧地引导,让学困生爱上学习学困生原本也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望,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学习上暂时的落后。学习上的落后多少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由于心理还不成熟,他们表面上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内心深处却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由于受到这种心态的影响,教师、家长越是逼迫他们学习,越会激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导致他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地说.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的总体水平.所以.尽责的教师会想方设法地帮助学困生.争取提高他们的成绩。如何帮助学困生呢?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优等生看做是怒放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就是舍苞待放的花朵.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并不是立刻可以转化的,而需要每一位教师有耐心、爱心、信心、慧心,创造条件去浇灌,给他们雨露,给他们阳光,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让他们也会在素质教育的这片花海中怒放争艳.本文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在我们看来就是那些暂时没能把应该学会的知识学好的学生,他们不是不能把这些该学的学好,而是他们可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或者是有些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但缺少精神、毅力去认真学习,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差.对于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我们地理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切实改变学困生学习地理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不管哪个学校或班级都会有一些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上有困难.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这些学生尽管是极少数.但颇使教师感到棘手、头痛,若是处理、教育不当,将会对整个班级的教育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深入分析他们的成因,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伍增元 《中学教学参考》2014,(15):129-F0003
<正>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正常的现象。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困生,用爱心温暖他们,相信他们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这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